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不管外界如何,也要保护好本境的平和和内心的单纯。外面的世界一直有一座灯塔吸引着我,暂时的停留也是为更好的远航。”画家赵了了说。在她的油画作品中,你不但能看到鲜明的浓墨重彩、夸张的变形形象、荒诞的艺术画面等表现主义倾向,还能读到一种似梦非梦的主观感受,一种源自于内心深处的梦境,纯净,天真,寂静,欢喜,氤氲着对自然的探索,对生命的认知和对现实的独特理解。或许,这就是赵了了作为艺术家的精神内核所在。
在这个影像图像充斥眼球的时代,浅白的视觉语言和符号化的图像俨然已成为了当今流行艺术的首要特征,然而赵了了的作品则超越于当代艺术在形式上通过对某一图像反复运用而强加给观众的符号化表达,专注于对心灵的感悟和对观者的精神回应。不论是线条的张力、色彩的细微层渐,还是画面的整体空间,都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观念和精神氛境,表达出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恰应了早晨设计创始人魏来先生对赵了了“没有被中国美术教育污染的天真画家”这一评价。
赵了了说,她最喜欢的画家是弗里达和亨利·卢梭。“弗里达把想象中的意象组接在画面中,给人极大的冲击力和紧张感,但其中也有一种原生的特质,那就是生命本身的力量和勇气。有人说她是超现实主义画家,其实不是,她并没有画梦,她只是在画她自己的现实,在这一点上我和她是同路人。”一说到弗里达,赵了了就活跃起来,眼睛清澈明亮,仿佛在谈论至交知己,“而卢梭是所谓的野路子画家,他的画具有强烈而鲜明的个性,那些天真,稚拙,色彩和神秘,以及生命的单纯,都很容易引向一个遥远的古老时代,我的有些绘画手法也源自于向他致敬,因为我觉得圆润又略带油腻的笔触能给人以安全感,好像蒙上一种气氛一种光,宁静而和谐。”
赵了了从6岁开始,就一直用色彩和线条去描绘内心的丰盛,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绘画世界里。因为不愿意去幼儿园,父母又不愿意让作为独生子的她太过孤独,就给她买了一堆一堆的童话书和填色书,而其中的填色书让她非常兴奋。小小年纪的她,在当年就已经懂得选择大多人不会选择的颜色去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比如:红色的皮肤,绿色的太阳,蓝色的树叶……以此来吸引大人们的注意。那时候她甚至非常确定地讲:我看到的太阳就是这样,我看到的树叶就是这样……现在看来,这何尝不是一个想象力爆棚的艺术苗子最早的表现呢。
到了后来,长大一些的赵了了,又被六七十年代的摇滚乐所吸引,比如:TheDoors,Donovan,BobDylan,DavidBowie,IggyPop等,都是她所深爱的,还有一些神奇电影也是她生活中的最佳精神伴侣,“甚至我的周末也大多是这样过的,睡觉,起床,画画。下楼买个甜筒,上楼继续画画。”这就是一个艺术家的一天,大多在音乐和图像的双重浸润中,感受并捕捉心灵的震颤。
在谈到明年的首场个人作品展时,赵了了则表现出一种不常见的矜持,“能够把自己的作品呈现给这个世界,大概是每个艺术家的心愿吧,但它不是唯一的心愿。现阶段的我,觉得应该想和做这个年龄该想的和该做的那些事,对自然对社会还处于一个探索与认知的阶段,比如:植物为何生长?河水为何流动?我又为何处在现在这样的状态?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纵然我不能像一个思想家哲学家那样说出很哲理的话,但我能在目前的认知下记录我每天看到的和感受到的那些。我想,我会一直在路上,那条路通向心灵世界。”
走过二十几年人生路,就看过二十几年不一样的风景,赵了了用颜料的歌唱,诠释出一种纯净的梦想。是的,她想让人们在她的画作中看到光明和希望,让所有人回到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回到生命最初的那瞬光,与心投契,和光同尘。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