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质朴纯真的境界——记油画家解中才先生

  从2006年7月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解中才油画集》问世以来,解中才便引起了业界的关注,随后他的新作《秋芳四溢金时节》、《回家的路》、《溪水悠然满山秀》象一泓春水连绵不绝的涌来,展现在世人面前,一次次引起震动,令业内人士刮目相看。2011年《冬日暖阳》、《亭亭白桦》、《吉祥花》三幅作品被中宣部陈列收藏,由此挤身于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行列。同年4月天津杨柳青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解中才》一书,该书面向全国发行,这使解中才先生声名鹊起,画价飙升。收藏者和画商接踵而至。2013年春天津杨柳青出版社再度出版《解中才师生作品集》,这使他的声名锦上添花。解中才先生的油画在中国画坛上的影响力已被国人熟知,但他的成长历程,他的其人其事其画,他的传奇人生还是鲜为人知的。
  我与解先生相识至今有二十余载了,初识解先生,直观印象他不修边幅,不善言语,不苟言笑,穿着打扮像个地道的农民,很难与他的画作联系到一起。当接触久了你就会发现他的内心是善良的,他的美在于心灵,他的情感丰富而细腻,他的思想富于哲理。他像一本书,一本内涵深刻的书,越读越有味道,越读感受越深刻,这本书像他的画作一样回味无穷……
  解中才先生1969年出生在东北长白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里,他是父亲的九个孩子当中最小的一个。由于家境贫寒,读过小学四年级后就不得不辍学回家随父务农了。赶上旱涝之年,收成不好,一大家子人就得忍饥挨饿,食不果腹了。由于他从小在艰难困苦中长大,身体比较孱弱,但却练就了坚强的意志和克服一切困难的铮铮铁骨,(后来他常说:我虽弱不禁风,但风雨却击不倒我)也就是这付铮铮铁骨后来历经了千辛万苦、百折不挠从而走向了辉煌。
  解先生的父亲虽是个种田农民,但他那粗糙的双手却能利用各种材料编织出许多精巧的各式各样的工艺品来。也许正是这灵巧的基因传给了中才。他从小就迷恋涂涂抹抹的事,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买笔买纸,他就利用作业本的背面或靠捡来的碎纸片来画画。
  1983年14岁的他被在当地艺术馆工作的专职画家郭俊龙先生发现了他的绘画天才,勤奋好学的他极有绘画天赋,免费教他学习画画,这使他欣喜若狂。他遵从师嘱,画了大量的素描和色彩习作。家乡周围的风景,简单的一条小溪、一片野花,一丛树林、乡村的农舍田园都成了他描画的对象。他如饥似渴的吮吸着绘画养份,他的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使他进步很快,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条件投入到了画画上,在他的世界里唯有画画才是最幸福最快乐的事情。随着他渐渐长大,他对绘画有了更高的渴望与要求,他梦想着有机会能到美术学院去学习。然而这对一个身处偏远山村的贫困农家孩子而言,这个愿望无疑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只好选择当然也是唯一的选择——去美术学院当模特。就这样他先后去了西安美院,东北师范大学等院校,白天做模特既可以看同学们画画的情景,又能通过老师在指导学生时聆听到淳淳教诲,晚间躲在自己的房间里画自己的画。
  有人说过:一个成功者的背后总有一些不为人所知的屈辱与困苦。由于生活的窘迫,中才曾在吉林白山煤窑挖煤,后流浪到黑龙江八面通县,在一家采石场和金矿出苦力,而后又漂落到河南、四川等地打工。他在命运的漩涡里时而随波逐流、时而抗争着,然而这些苦难的劲风并没有扑灭他对绘画艺术的向往、希望、和热情的火焰,因为艺术的种子早已播种并生根在他的心田里了。他几经漂泊、无奈的又回到了家乡,这时有一位崇拜他绘画才能,也热爱绘画的倔犟姑娘,没有听从父母的反对意见毅然嫁给了居无定所、贫困潦倒的他。婚后生活稍有好转,暂时也安定了下来,并生有一子。两年后,在妻子的鼓励下,为找到能绘画的地方,他们一家人去了北京,目的是为了能找到画画的地方。然而若大的北京竟没有他的容身之地,他再度陷入困境,面临绝望的时候,上苍把他这粒艺术家的种子注入到了青岛这片土地上。
  有人说:“你可以嘲笑一个皇帝的富有,但不可以嘲笑一个画家的贫穷”从北京来到青岛的时候,一家人身上只剩二百元钱了,就是这二百元钱他在辛家庄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创立了一个画室,带领几个喜欢画画的人开始承接一个韩国画商的订单,这一年是1997年。这个画室取名叫绿色画室(取义绿色是生命之源吧)这就是绿泽画院的前身。后经辗转至胶州,后迁入胶南,现在的绿泽画院就坐落在青岛西海岸、云集众多画家的达尼画家村。
  中才是位不知疲倦、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在能满足家庭基本用度开销后,他便开始不安于画所谓的商品画了,他把画室交给妻子照看,自己则慕名求教于当代著名画家刘文进先生而去了北京。在刘文进老师悉心指导下,中才的绘画技法有了突破性的提高,尤其在思想认识上有了新的思索,而此行更加坚定了他要走画家之路的信念。
  从北京回青岛后,中才开始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和画册。法国印象派那流动的活跃的笔触,鲜润的斑斓的光色吸引着他;俄罗斯巡回画派中的领军人物之一,被誉为森林的歌手的希施金的那颤动的森林,那明洁的溪水,那珍珠般银灰色的的天空吸引着他;尤其是充满悲观主义的风景画家列维坦,他更加喜爱。这不仅是因为画家笔下那明媚如洗金色的秋天,温暖的阳光或雨雾朦朦的天空,那高超的技法,可人的景象,还因他与列维坦贫困生活的经历有诸多相似。
  这时的中才像一匹饥饿如仇的狼,贪婪地如吞噬一般临习着绘画历史长河中流动的每一个画派中的他所钟爱的画家的画作。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雅克·路易·大卫、阿道夫·布格罗,这些大师作品严谨的造型、深刻的内涵、无可挑剔的完美构图、丰富而变化微妙的色彩迫使着他日夜临习,这为他日后的人物画奠定了基础。中才的静物画功力则是从那庄重、真实、细腻带有巴洛克艺术风格的装饰成分的荷兰画派静物画代表画家威亷·高尔夫、彼杰尔·克拉斯、威克拉斯·赫达等大师的作品中吸收。
  纵观解中才先生创作题材的广泛,技术的精湛纯熟,这与他上述的临习是分不开的。许是生活沉淀到一定的厚度,亦或是艺术的积淀能量到了该迸发的程度,也或许是法国巴比松画派代表画家柯罗的一句话:“不要模仿别人,要按着自己的意志去描绘大自然”警醒了中才,这使中才走向了纯粹的创作道路。2004年以前,中才先生画了大量的肖像画《秀女》、《寂寞湖》、《闺秀》、《春》等。同时期他还涉猎静物画的创作,《竹报平安》、《五色岁月》等。在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他深感创作的灵感来自于生活,他深入腹地进川入藏领略了西南风情,感受颇丰。2005年画家从西藏等地采风回来画了系列的民族风情的风景画和人物画《微风轻拂》、《昨夜下了一场雨》、《芳草青青》、《草原绿了》这一系列反映藏民生活的作品,一经展出便引起海内外人士的关注。之后的数年中他全身心的投入了人物、静物、风景画创作。特别要提的是这一时期他创作的《淡妆》、《春花淡淡香》等画中的淑女形象、文静而安闲、富有韵致,栩栩如生的梦幻与真实的美,那似有若无的淡彩,像清茶一般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2010年是画家中才先生另一个起点,或说转折。三年多来,画家几乎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投放在了风景画的创作上来。有人坦言,解老师擅长画白桦林,他印象主义的画法和抒情性的表述,把白桦树的性情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了。这是画家对桦树林、对阳光、对空气充分的理解,但更多的是他对家乡有着那浓浓沉厚的情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画白桦要画出甜味来。我们伫立在《小白桦》、《金秋》、《生生不息》、《山岗上》、《浪漫之秋》、《流不走的岁月》等一系列白桦题材的作品面前真的感觉到了白桦林中那种特有的芬芳。
  2011年中才先生完成了《鹅毛大雪》这幅历时两年的宏幅巨制问世以来,令每一位观者在画幅前伫立长久,惊叹不已。那森林深处的一丝风都刮不进去的寂静,深邃的空间和林中景物的细节刻画,令观者仿佛置身其中,观山听雪、雪落无声那是原始森特有的静谧。该作品堪称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解中才的作品正如他自己所说来自于心灵的呼唤。他的作品都带着浓浓情感色彩。凝结了童年的梦想、少时的追忆、那泥泞的乡间小路、袅袅炊烟的农舍、一路欢歌的小溪、林边的田间地头,无不透溢着他对大自然的炽烈情感,对家乡的那份特殊的眷顾。《村边的故事》、《溪水悠悠满山香》、《回家的路》、《家乡的小河》、《泥路深情》、《童年的回忆》等一大批反映家乡美的作品相继展出。
  此外,中才先生对家乡的冬天也独有情钟,乍暖还寒的《北国之春》,新春即将光临被像轻纱一样的雪烟、笼罩着朦朦胧胧的《腊月山村》,一缕阳光透过干枝树丛撒落在雪地上使即将融化的雪泛出耀眼的光芒,你能感觉到晶莹剔透的白雪下面正孕育着万物生机的《北国惊蛰》。他画的《宁静致远》则黑白分明,以极少的色彩表达了北国初冬的静谧、素雅。他那梦幻与现实相间的独特诗意难以言传。熟悉中才先生的人都知道,他是位处事低调的人,为人真诚、朴实善良、乐观豁达他没有完全醉心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些年他不忘偏远山区的因贫困失学的孩子,近十年中他资助了数十名西北山区的孩子读完了大学。他用自己特立独行的方式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的爱。祖国大江南北留下了他的足迹,所到之处也留下了他的善举。2012年他先后创作红色题材《巍巍长城》、《五岳独尊》、《长江之源》等优秀作品。画家通过飞动的笔触,运用跳动的光色把对祖国的爱和对大自然的讴歌、赞美的情感传达给了观众。
  有人提出中才先生的画太过写实,太过逼真,应该如何如何……。罗丹说:“艺术是使人学会真诚的事”中才先生对绘画的写实有他自己的理解,他贴近自然而不抄袭自然,他的写实并非摹拟对象,而是根据视觉形象经过主观提炼、思维活动,进而完成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的写实绘画。他说:“只要出于真实,付出多大诚实与努力就会取得多大的收获。”
  解中才先生艺术主张是明确的,他将矢志不移的走写实主义道路,坚定艺术属于人民的观点。他坚决反对打着表现自我、人文精神的旗号,单一的强调视觉冲击力,他反对任意的涂脂抹粉丑化对象及表现形象的低俗化倾向,他杜绝一切不负责任的、意在哗众取宠的对形象的病态歪曲和变形。他认为绘画当应该表现心灵内在的东西,是精神对精神的交谈。
  解中才先生是幸运的,是生活造就了他,也是时代给予了他,他满怀感激之情的感受着时代的脉搏与气息。有人说:“人本是人,无需刻意做人”他做到了。有人说:“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之谦虚”,他做到了。他就是这样一位淳朴的人,他的画也如其人只是增加了几许诗意。他用辛勤的劳动和心血回报时代、回报大众,这位懂得生活艰辛与艺术甘苦,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正处于丰富力强的创作旺盛期,他未来更出色的艺术作品,是我们可以期待的。

作者:王丕友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