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观朱零山水近作,水墨淋漓、苍茫雄秀奔来眼底,可谓画艺又臻新境。早岁朱零山水多干笔,干笔自有可观者,然终乏韵致。近日水墨相发,令人时有耳目一新、气韵生动之感。其境阔,源于对北派大山大水雄伟气度的深度把握;其气清。,乃得益于对宋元以降中国绘画文人画一脉的悉心梳理与继承;其景新、其笔润、南北山水兼蓄、掺入写生,或沉郁苍浑,高巍峻岭时现画中;或坡石横陈、林木茂迭,江南灵秀溢于笔端;朱氏风貌俨然初具。傅京生先生在其新近出版画集中评介:“炉火纯青”。傅先生乃当代画评界屈指可数人物,识见渊博,评介如此,识者自知。
文人的气质加上匠人的功夫是朱零对绘画艺术的追求。没有匠人的功夫则作品无分量感而流于游戏,没有文人的气质那画只能沦为匠画而乏生气。对南北派山水的悉心研究、借鉴吸收,使朱零在山水画创作上精神层面、文脉继承更趋近于宋元。
绘画上文人气质的体现主要集中在书法笔墨的运用,中国绘画发展一直与书法戚戚相关,“石如飞白木如榴,写竹应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赵文敏诗诠解了书画同源奥义,几百年来被视为文人画的不二法门。近现代国画大师,几乎无不书画兼擅者: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黄宾虹——当前画界存在的普遍问题为书法精神的缺失、亦即写意精神的缺失。摹描刻画、矫揉造作,甚或将西画照搬到国画中来,了无生机,致使传统文化精神尽失。朱零深知守住并发扬国画正脉,书法首当其冲。其勤勉习书二十年,成就不菲。以书理入画理,以书法入画法,骨法用笔,自得意气,加之慧根渐悟,上手即呈超凡之姿。若非二十年书功积淀,鲜能于短时间臻此画境。
书法不是山水画的全部,它只是绘画一个重要方面,。绘画自有一套法则,画画不能只是笔墨技巧的堆砌,如果那样,只会流于形式而空洞乏味。要懂造型,会写生,无写生则画不鲜活。古人外师造化,虽未如西画之微妙微肖,然得自然之理,所绘物象盖都于自然中来而“中得心源”。有些书家画画为掩盖自身造型不足的弱点而常引用苏东坡的理论'论画与形似,见与儿童邻'以自欺欺人,诚不知东坡所谓非谓画不求形似,而是形似后经取舍、锤炼后之'遗貌取神'。古人批评多谓'形神兼备',画之无形,其神奚托?宾虹翁所谓'始知真放在精微'是精微之后放之,有的放矢、放不逾矩。朱零原是书家,于此深有感触,并时以为戒,身体力行,曾于山间写生日日不辍达半年之久,穷究物象得自然之理。广游名山大川,阔其胸次,写生画稿甚多。著名画家胡宝利先生观朱零写生作品后评价:“朱零写生对当代青年画家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朱零善学,其得益最多于央美求学期间,邱振中老师之科学分析式教学思想对其学书、学画给于很大帮助。朱零并未习邱先生书法中一笔一画,或者承其风格,而是得其规律,举一而反三,将邱先生之书法本体研究、微观分析的思想嫁接到其绘画上,此乃目似愚笨实则行之有效之法。其于绘画采取分阶段各个击破战略,其曾数月习树,参芥子园画谱,取会各家树法,证之以写生,终悟出枝穿插之理,并广而推之至山石以及花鸟上,一通而百通。未几年,已于画界有所成。当代画者兹可借鉴。
朱零好古而不泥古,其于历代大家作品悉心揣摩而不从形迹求之,往往究其理,知其然而探其所以然。于苦瓜和尚一画论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体会最深。其作画时,笔笔生发,虚实相应,收放自如,不拘于勾皴点染程式,或勾皴同步、或勾皴点染齐头并进,虚虚实实,不可端倪,若非具有全局之思,心存丘壑和高超的笔墨技巧难以达到如此境地。
朱零自信,自信乃于己充分认知之自然心绪流露,溢之为言行。自信非自妄,自信为有识,自妄乃无知。其于历代大家评判得失,言辞急切,剖析入微,鞭辟入理,知彼之长而锐意冥求,知己之不足而勤勉补之,其心有欲与古人试比高之意,志存高远,诚为可贵。试观古代绘画,亦非幅幅精者,朱零于某些地方确已超越一般古人,若用功不辍,照此推之,大师成否尚不敢断言,大家之成非妄言。
朱零自两三年前默默无闻至今广被关注,其画价一路飚升,光环、荣耀接踵而至,已不再为衣食劳心。人之名气日增,烦扰亦多:会议、展览、约稿、索画、应酬等使人心燥渐而失自我。朱零深知己之广被认可乃因其画艺,画者天职乃使画艺更精,如果一味沉醉温床,不思进取,只能自毁艺术生命。艺术之路清醒若此,能不有成?
囊时,余曾为朱兄作文:所谓不惑者,盖思愈深、理愈明、技愈精也。朱兄已入不惑,囊岁之言今已验。期待朱兄艺事大成。
吴国保(著名书画家评论家)
作者:吴国保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