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清劲典雅 精美超绝”启功行书作品赏析之二

  启功先生精通书法理论,撰写了不少书法理论著作,他以自己数十年的书法实践,写出了《论书绝句百首》,其内容之广泛,理论之深邃,令人惊叹不已。他对书法艺术及书法史上的许多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尤其对历史上各时代及历代著名书家的体势风格,辨别书体源流和变迁的原因等方面,论述非常精辟,深受当代书界众书家的推崇。

  其实,启功先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学者。他自幼失怙,靠母亲养育成人,6岁念私塾,少年时期就酷爱书画,他的学书过程在他的《论书绝句》中叙及:“先摹赵董后欧阳,晚爱诚悬竟体芳。偶作擘窠钉壁看,旁人多说似成王。”他在这首诗旁注到:“余6岁入家塾,字课皆先祖自临《九成宫》以为仿影。11岁见《多宝塔碑》,略识笔趣。20余岁得赵书《胆巴碑》,大好之,习之略久,或谓似英煦斋。时方学画,或谓似可成图,而题署板滞,不成行款,乃学董香光,虽得行气,而骨力全无。继得上虞罗氏精印《宋拓九成宫碑》,有刘权之跋,清润肥厚,以为不啻迹,因不知为宋人重刻者。乃逐字以蜡纸勾拓而影摹之。于是行笔顽钝而结构略成。此余学书之筑基也。”

  其后,启功先生杂临碑帖以及历代名家墨迹,以习智永《千字文》墨迹最久,功亦最苦。为强其骨,又临《玄秘塔碑》若干通。“偶为人以楷字书联,见者殷勤,奖许之日,此深于诒晋斋法者,而余固未尝一临诒晋帖也。”

  启功先生治学严谨,“师古而不泥古”,一生沉酣于楷书和行书体之中,《论书绝句》中“少谈汉魏怕徒劳,简牍摩挲未几遭,岂独甘卑爱唐宋,半生师笔不师刀。”就是最好的论证。启功先生认为,汉魏石刻残漶已甚,学之如灯取影。他不喜欢矫揉造作,为此多攻行楷,少攻篆隶。他重视碑刻,更为重视墨迹,“题记龙门字势雄,就中尤属《始平公》,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进一步强调了要学到古人的精髓,最要紧的是透过刀法看笔法。他说:“学帖的人往往见帖中因点画全白,笔画无浓淡便以为毫锋饱满,中画坚实,其实这是错误的。所以学习碑刻书法要明了刀和毫是两种不同的工具,只有细心体味刀毫的特点,和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才可以谈摹拟刀痕。”启功先生不满足于执一家形似,而广师历代不少大家,撷取精华,孕育变化,并将绘画的特点和多方面的艺术修养融于书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启功先生主张,书法美首先应是字的结构美,其次才是笔法美。他的字中宫收紧,四周放开,严谨含蓄而有法度,散朗洒脱而多姿。启功先生《论书绝句》中有一首“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一从证得黄金律,顿觉全牛骨隙宽”。(“黄金律”5:8或0.382:0.618)这不仅是启功先生研究书法结体的重大发现,而且还是他多年书法实践的经验总结。他发现每个字的重点笔画之聚散高低,并不在方格之中心点上,而在稍左上方的位置,恰好符合黄金分割律的道理。他按照这一规律结字,使字的中心在左上方,向右下方“辐射”,并得“字画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在严谨含蓄和情驰豪宕中流露韵趣,显示了俊挺英杰的风神。

作者:纪怀昌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