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传统与现代的接轨

  在当代中国书坛上,曾来德以其生命的投入,大胆涉足被传统书法视为禁区的领域而被广为知晓。他的种种尝试,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创新提供了有益经验。

  曾来德的艺术实践,从宏观上看可以用他的座右铭——“塑我毁我”来透视和概括。曾来德的书风也正是其“塑”与“毁”的过程中形成的,他以独特的审美角度、丰富的形式魅力、强烈的空间意识、变幻莫测的创作手法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当代书法的奇妙图画。

  曾来德的书法被当代书法界称为“用现代语汇重新解释传统”。他的作品融碑铸帖,既有对传统书法的继承,也有当代书家的新追求。他在自己的创作中“就是要打破‘北碑’、‘南帖’的严格界限,创造一个‘亦碑亦帖’、‘无碑无帖’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

  曾来德书法的“现代语汇”的形成,首先得益于他对用笔方法的独特理解与运用。他认为:“用笔是一个技术问题,一个人有好的基本功,固定一种用笔方法,一种风格是不难形成的。”古人所谓的“执笔无定法”,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他说:“我学会了许多不同的用笔方法和善使不同性能的毛笔。每当我改变一次用笔方法或工具材料时,我原来的面目又脱了一次胎。”不同的用笔方法使他产生了多种不同风格的书法形式。用笔是技术,是功力的一部分。好的用笔方法在某一瞬间可以超越观念,发于思之未及。但驾驭毛笔的能力却不能取代观念。观念是先导,起决定作用,但观念又无法驱使毛笔。自由的创作固然来自观念和用笔技巧,但也离不开自然的人生态度与健康和谐的生理状况。二者偏废其一不可。

  西北古老的人文、民俗、自然环境——秦汉简牍、晋唐写经无疑也大大拓展了曾来德的审美视野,为其个性化书法“现代语汇”的形成提供了实物参照和摄取对象。他从秦汉简牍、晋唐写经、北魏碑版及民间墨迹残纸中体悟出古人非理性的创造,从这些随意挥洒而又有审美价值的作品中找到了契合点,终于在短时间内最有效地构筑出自己的艺术语言形式。他大胆使用汉简笔法,施展长锋羊毫的特性,“在实际运笔中,曾来德动员起身体的各关节而力注笔端,施加笔管以不同的力度和角度而锋出八面。毛笔,作为抒发性灵的工具,被曾来德以极大的自由度去把握、发挥”;“或手指执笔、或三指撮管、或侧握、或回钩,不同的执法,决定着毛笔的运行轨迹;或卧笔、或拖拉,不同的使转,使笔锋全面地施展。由此产生了多变的线条质地和表情。(牛克成语)”观看曾来德作书无疑是一种享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像曾来德这样使毛笔“物尽其用”且新招无穷的人在书界是较罕见的。

  不仅如此,曾来德还打破汉字的书写习惯,先下后上,先里后外,先右后左,交替变幻。对书写程序的改变使曾来德书法制造出了许多难以想像的特殊的偶然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他的作品增添不少的魅力。

  曾来德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像一团火;他热爱生活,吝惜时间与生命。他始终以真诚,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与艺术。“他不断地向你证实他的存在,他站在你面前没有虚饰,没有矫伪,直率坦诚地注视着你,使你无法不承认他,从而使自己免于陷入反过来怀疑自己是否存在的尴尬境地。”

  “我的每一次艺术实践都在捕捉一种感觉,我的每一件书法作品都力图表达一种特定的感觉。”(曾来德语)——这就是曾来德的“凭感觉”创作法。因此,他不仅与古人、时人拉开距离,也与自己拉开了距离。其作品长则一年半载,短则十天半月,有时三日不见又发生了变化。这一点怎能不让人醒目动心呢?他在创作“轻烟浮草色,微雨濯年华”一联后说:“从意上讲,我只约略感到‘轻烟’、‘草色’浮眼而过,‘微雨’、‘年华’虚实朦胧;从形上讲,我只觉得上联第一个‘轻’字很顺心便就一气而下,作品写成后,欲言不能,欲弃不忍……”感觉的驱动,必然使作品常具新意,对感觉的捕捉必然打破“轻车熟路”。在曾来德不同风格的作品中,我们实在难以看到那种扭捏做作的习气。即使那种规矩森严的楷隶书体中,也深藏着作品情感的潜流,沉雄中又不乏轻松和愉快。

  曾来德的书法创作是一个在“塑”与“毁”之间不断往复、升华的过程。他在创作上最大的特色就是没有框框,自由奔放,在总体上,我们无法具体用一种恰当的词语来界定他的整体风格,他作品风格是多变的、灵活的。“其实风格不应当是凝固的、静止的,多变本身就可以看成是一种风格特色。”对于传统的继承,他与常人的方式不一样,他是以之作自己抒情达意的手段,而不是终极目标。艺术的本质是宣泄情感,在创作过程中找到一种新的平衡。因此,“只要是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且形式是美的,怎样的手段都是合理的,而且继承传统的含义不是对古代碑帖的转摹,也不能仅把基本功局限在某一种书体上。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气质属性都可把握一种书体并奠定基础,而传统则是蕴含于各种书体及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精神”。刘正成先生论述道:“曾来德在处理构成和书卷气这两个方面把握得比较好,他以构成为主。他有的作品很有刘孟伉的恢弘气度,一些小的东西很有谢无量先生率意的东西,他对两个方面都能够加以融合。”

  曾来德书法无论是从笔墨、线条、构成本身,还是气质、神采、风格都显现出其独特性、独立性。在构筑其书法艺术大厦时,他始终坚持一个原则:追求“整体完美”。因为整体是大感觉是大感情,况且整体完美本身也包含着无数个局部完美。

  曾来德从未停止过对书法现代意义的探索。虽然在探索中,有的作品有的地方还不尽如人意。从积极的意义上讲,曾来德的艺术实践是当代中国书法走向现代较为成功的尝试之一,传统与现代这两个方面在他笔下已悄然接轨。

作者:陈硕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