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閨閣的意味——曾紅畫作門外談

  

  曾紅關註的世界很小,是充滿傳統和古典意味的閨閣世界,而這個世界恰恰因縝密、細致或繾綣之情而惹人憐愛,我無力對曾紅的技法和潛意識作出任何評價,但似乎從中讀到了許多源自女性敏感天性的感傷、憶舊和幻想,也讀到了一種艷麗的閨怨,一種羞怯的欲望。

  情緒像雨煙滲透曾紅的這些作品,它有時成為〈深閉朱門〉、〈晚霞》中的那種驚人的紅色,有時是〈蕭蕭吹怨〉中婦人手裏的一管竹簫,有時是那只幽靈般的貍貓,有時則是〈一去無跡〉中失落在地上的一柄執扇。

  就從〈一去無跡〉談起,我之所以喜歡這幅畫或許是只是因為找到了地上的那柄執扇,或許因為床是空的,不妨把它們理解為一種懸念,懸念的解釋方法雖然簡單,但它的設置卻顯得準確而純粹,我覺得它異常簡潔地柔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半掩半藏〈欲藏還露?〉的敘事方法。

  執扇落地,人去床空,有關中國的閨中故事就是這麽描述的。曾紅深諳此中奧妙,因此我們從她的作品中甚至問到了脂粉和落紅的氣味。

  曾紅的閨閣處於深秋黃昏之中,充斥畫面的桌、椅、瓶、花、畫、燭、扇都通過漏窗獲得更多的閨怨,除了閨怨似乎還有靜守時空的平靜?我想曾紅作品的意味到此或許還不能窮盡。

  試著再繼續識別一些。我註意到其中較為特殊的〈滿庭秋紅〉,它的畫面有虛幻而強烈的紅色構成,我的第一感覺是:閨閣燃燒了。這當然是一種愚蠢的幼稚的感覺,但我仍然覺得這幅畫有不可思議之處,一種解釋只是因為畫家在嘗試色彩,另一種解釋卻又要回到情緒或潛意識上,你不得不把它理解成一種焦灼一種恐懼了。

  有焦距感很好,有恐懼感更好,它們無限接近於藝術,當曾紅構促了一個自我世界,當這個世界越來越精致越來越完美的時候,她把閨閣漏窗打開,讓那道強烈的奇異的紅光進來,我想她在借助這道光思考以後的創作。

  當然一切都只是猜想而已。

  蘇童

  1993年12月28日

作者:蘇童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