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为茶而生——那些令人口水一地的宜兴古茶器【第一辑】

2014-07-22 00:00

手中无梨式,难以言茗事

手中无紫砂,莫学人喝茶 ^-^

“壶于茶具,用处一耳......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陶曷取诸?取诸其制,以本山土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 ——明. 周高起《阳羡茗壶系》

“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

——明末清初 . 李渔《闲情偶记》

“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明 . 震亨《长物志》

“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

——明 . 闻龙《茶笺》

“壶供真茶,正在新泉活火,旋瀹旋啜,以尽色香味之蕴,故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壶盖宜盎不宜砥,汤力茗香,俾得团结氤氲。”

——明. 周高起《阳羡茗壶系》

“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况茶中香味,不先不后,太早则未足,大迟则已过,的见得恰好,一泻而尽。”

——明 . 冯可宾《岕茶笺》

台湾郡人,茗皆自煮,必先以手嗅其香,最重供春小壶。供春者,吴颐山婢名,制宜兴茶壶者,或作龚春者误,一具用之数十年,则值金一笏。

——周射《台阳百咏注》

(图片引至:《古壶之美(一)(二)(三)(四)》、《紫砂印象》、《文薈菁英-和正齋藏宜興紫砂》、《拍卖图录》)

来源:象外美学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