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到这个阶段,确实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比如说:艺术表达的观念性思考、艺术表达的对象、艺术表达的方式和方法等等。我注意到不同的艺术家通常都会在某一个点上进行比较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但是如何能够超越原有的一些有关于观念、对象、事物、方法之间的界限而能够把若干因素重新打散进行再思考的一条艺术路线。
确实有不少艺术同仁在开始做这样的工作,我觉得李晓伟这几年做的工作首先不在于他画的是什么,而是指他的一种艺术方法论上就试图来破解原有的,我们关于在艺术创作中所要涉及的这些方面——原来的限定和界限,所以他就从一个更大的文化关怀的角度出发来寻找事物之间的关系,由此来重新建构事物之间形成的一种新的联结,这种联结既是视觉的,也可以说具有社会学的意义,所以我觉得再关系做为李晓伟这些年思考的、和所做工作的一种表述是很恰切的。也可以说再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提示了我们今天从事艺术的一种现实的可能和艺术的可能。
今天的社会现实如此丰富,事物和事物之间经常的超越了原有的一种逻辑关系而变成了一种新型的关系,用最通俗的话来说:事物的关系已经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现在需要的是艺术家来做视觉的再关系,而李晓伟的新作,特别是在上海多仑美术馆首次展出的这批作品就让我们看到在视觉上寻找再关系的一种实现的方式。
如果从风格学的角度来说,李晓伟的作品具有一点波普的风格,具有一点超现实的风格。但是这些都不重要,波普风格做为艺术史的风格,人们已经熟知。但是波普也就是说流行文化、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的现象可能在中国还会相当长时间的存在下去,这是因为中国将在市场经济更加开阔的道路上去发展,所以大众的、流行的、消费形态的文化现象仍然拥有充足的土壤。
所以,李晓伟的作品中带有一些波普性这样一种绘画的语言并不意味着他是延续着波普风格,反过来也可以说他的艺术基于中国今天的实际现实;那么另外一方面他的作品还有一点超现实主义的这种特征,也就是说用不同的形象进行并置,但是我们很显然看到他的这种并置的后面有种非常有力度的、有强度的一种大的社会关怀,而不是完全个人的一种所谓的梦境体验,我觉得正是在这两个方面李晓伟的作品既对以往艺术的图像、图式有所超越,重要的是他在“再关系”这个命题上我觉得找到了一种新的叙述方式。
中国美术馆馆长 范迪安
2010.4.18
作者:范迪安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