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选择绘画,是一种生活模式

  绘画就是在不断的寻找着一种适合自己感情抒发的生活模式,这种模式固定下来时,也就有了自己的风格。物象在不断的变化,但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却会越来越简洁,就像人们说话一样,越是成熟的人,语言越精炼。曾经有一位老师向我讲:“人和树一样,柏木就是柏木,杨树就是杨树,每个人到底是个什么材料,其实是从怀胎之时就定下来的。”以前不以为然,现在想来似乎也颇有道理,从事了许多行业的工作,但书画却是永不失落的灵魂,最后还是归到了这条船上。古语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想来颇有道理,不禁为我们老祖宗的妙悟绝伦而惊叹。40岁刚过,不知哪根神经触动了我在心底的夙愿,抛弃一切的选择了到中国画研究院高研班学习,第一个老师就是梁占岩,他是一个有着大智慧的人,上课东扯西扯,从天文讲到地理,从文学讲到绘画,从老庄哲学讲到今世做人,最为经典的一句话就是他引用《百年孤独》中的一句话:当一片树叶从树上落下时,就已不再是树叶了。这句话似乎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让我明白了中国画应该怎样画。有大智慧的人,总是会用不同于常人的角度观察问题,从而得出不同于常人的结论,后来进入杜大恺老师工作室,对绘画又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可别看那些书画大家们眯着眼睛木讷的表情,其实他能够把画画得那么明白,你说还有什么看不明白的吗?绘画是真正能够让我身心合一的事情,有时候后悔为什么没早点抛弃那些在别人看来冠冕堂皇的工作进到绘画这个圈子,但又一想既然是柏木,肯定是要成才晚一些,杨树长得快成才早,但最终还是不能成为栋梁之材,我庆幸命运对我的安排,也为自己四十岁时的开窍与古训的契合而暗自兴奋,因为命运同样有着不可抗拒的规律。尽管在不惑之年,还有许多的疑惑问题,但有一点我的心里是非常明确的,就是知道自己下半辈子应该怎样活了。

作者:毕冠良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