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癸巳岁首,余借艺考招生之机踏上三晋大地,在太原师院,经同事刘永胜兄引介,幸而得识该校书法系主任兼中国书法史论与艺术研究所所长刘锁祥先生。刘先生为山两学界巨擘姚奠中先生之入室弟子,并转益多师,得徐文达、卫俊秀、启功诸老之指授,擅书法及文辞,声闻晋省内外。吾院同事李吾铭、刘永胜二兄皆晋人也,俱曾毕业于太原师院,永胜兄更为刘先生之高足,故吾等小聚,谈及晋省书状,二君每每言及先生,称其书艺高妙,性情谦和,吾闻说,顿生仰止意也。不意此次晋地之行,竟有得与谋面之机,何其幸也!以年齿及学问论,先生足称我师也,故拜会之先,吾心不免惴惴也。及见其人,谦恭亲和,谈书论艺,语亲切而从容,与人以如沐春风之感。座中,先生以近来书作示余,嘱余谈点感想与意见。
刘锁样教授从事高等书法教育有年,十数年前,亲手创办晋省首个书法专业于太原师院,培育书法英才,今已是桃李满天下矣。其于书法,真草篆隶行五体皆备,尤擅行草。先生书作,沉浸传统而涵泳其中,格调或质朴清秀,或古雅雍容,笔墨清奇,凸显古典之文人情调。吾观其行草,概有雄浑苍茫与清雅秀逸之类。其雄浑苍茫者,如“下马饮君酒”诗之行草斗方,点画中实,笔力苍劲,沉着痛快。其书精神耀发,笔法随线条运动而自然舒卷、翻侧、使转,结构随之亦有虚实、疏密、向背、俯仰、避让、穿插之变化,笔法因势生发,结体因势生形。首尾气贯,章法修纵,解农般礴,色舞眉飞,堪称佳作也;又如“充海阔天空之量,养先忧后乐之心”联,真气弥漫,风骨嶙峋,点画饱满,节奏从容,历久观摩韵味尤足;“书道中秋”联,碑帖兼容,有于右任之体格,视之为碑体行书之代表,可也。其清雅秀逸者,则以刘禹锡《陋室铭》四条屏为典范,是作章法疏朗,点画沽净,结体摇曳多姿,清雅之气弥漫,颇得卫俊秀先生之神髓。虽骨力稍逊,然飘逸则过乃师。草书“识广静观”、“旧学新知”数联,流畅婉转,字形摇曳生动,又参以章草,缘情遣性,气息浑穆,活脱而能见精神,达性命,诚天然之作。其楷书溶入隶、魏,尤以魏碑为根底,以圆笔出之,元气内敛,潇洒从容,而无筋骨怒张之习气。篆书则结体平正安和,线条铁画银钩,时出飞白,寓婉转于苍劲中。若“涓涓久久联”即为此类。
书法一脉,历千载不衰,其源流正变,因风俗世情之变而隆衰。踵接先贤,广祖古法,宗正脉,学古不泥,熔铸多方而化裁,方能出新。一味入古,则易流于拘;浸古未深,则易流于俗。刘锁祥教授对之尝概以“正入正出”四言,又析其三分而论之曰:“其一,正入正出,则雅;正入奇出,则新;奇入奇出,则怪。其二,擅古者,必雅;创新者,必奇;求奇者,必怪。其三,古则雅;新则奇;怪则丑。非古不雅;非奇不新;非正不入。”此理实关乎书学要旨。先生之书法,广宗博取,与古为徒,入古入时,非古非时。其行草远绍二王、鲁公,近法傅山以及徐文达、卫俊秀、姚奠中诸儒,尤以卫俊秀先生为师,无论笔画质感,抑或整体气息都能得其精髓。并自出机杼,融会贯通,又法乳章草,古雅清奇,格调不俗。
先生于书,既重“功夫”、“技巧”,又能于书外求书,学问内蕴而外滋。清人张式尝曰:“当先修身,身修则心气平和,能应万物。未有心不和而能书画者。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不读书而能臻绝品者,未之见也。”刘先生之为人,质朴豁达,心气平和,其为学为艺,则承继卫俊秀、姚奠中诸先生之衣钵,文史底蕴匪浅,能作诗文以自遣,故其书能骨格坚正,气味雅驯。惜少量书作,以气运笔,人胆率意,不拘成法,得自然天趣之时,则出现点画含混,草率疲软之弊,想必刘先生亦能自知也。
以上吾读刘先生书法之点滴随感,不当之处,望刘先生及广大书友以教我。诚祝刘先生艺术之树长青!
乔志强 湛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博士
作者:乔志强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