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进入策展人时代的当下,策展人从称谓变成一个带着光环的头衔。策展人很重要,现在,我们越来越知道。如果,你还是认为把画家的作品拿过来挂在墙上,拉一点兄弟姐妹充充人气整一个开幕式,找几个侃爷弄一个研讨会,就是策展人或者说是策展人工作全部的话,那么,我可以很负责人地告诉你,你落伍了,而且是落了快100年的伍。
1929年,民国时期的第一届全国美展就有“策展人”,只不过那时候不叫策展人,叫“总务”,总务成员包括蔡元培、叶恭绰、王一亭、杨杏佛、刘海粟,这还不算,事实上当时王济远、汪亚尘、腾固和林风眠都是策划团队成员。这个展览策划意图是“内足发扬光大,外侧侵与欧美日本人争席”,所以,在这个展览著名的、出名的和不出名的都有,古代部分和当代部分都有,西洋画和中国画都有,卖钱的和不卖钱的都有。评论推广的部门也有,“学术主持”大抵就是徐志摩,此外,蒋梦麟、陈小蝶、杨清磬等主要的写手。工作团队则包括了陈列部、乐艺部、贩卖部,展览形制设音乐会、戏剧表演、展品陈列。
美术报艺术节办了好多届,我也不谦虚,成功的经验不少,不过,我也不得不承认,失败的经验也不少。
成功的经验当中,把策展人请到一起,让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在一起碰撞,让他们发现当下最有意思的美术走向,我觉得就是最重要的一个。
一座城市,由策展人邀约来自世界各地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展出,充其量是卡塞尔、威尼斯的低级翻版,但是,5位策展人带来5个不同展览呢?性质就变了,变得有比对、有PK、有挑衅性了,那么,10位呢?20位呢?
后来,我们发现为美术报艺术节做贡献的策展人他们很享受这个过程,他们愿意在同行“捉对厮杀”中找到乐趣,而这种乐趣是建立在一个城市为他们搭建的舞台之上的。
在杭州,在西安,在东莞,在兰州,不管在那个城市,美术报艺术节的举办,这座城市都会以艺术的形式狂欢一把。艺术节期间,有时候,我走在街头,看着到处都是“艺术,全城热恋”的海报和广告牌,我在想,就像国际足联世界杯举办地一样,到底是艺术的狂欢,还是人民的狂欢?
南通籍画家在国内外多的可以用“可怕”这个字眼。当他们知道今年的艺术节落地家乡,他们先“沸腾”了,甚至有人打趣说,美术报艺术节“喊”我们提前回家过年。南通籍策展人薛杨的玩笑更离谱,她说,艺术节让我衣锦还乡。
但是,每年有每年的难处。南通承办艺术节,就展览硬件而言,展览场馆不像艺术节以往的主办地相对整体和上规模,所以,国内一些大牌策展人无法从官方渠道获取场馆地域图和展厅平面图,进而无法较早地点对点进行针对性策划和布局。而一些“心急”的策展人则以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南通博物苑两个相对有影响力的场馆进行项目勾画,使得艺术节执委会场馆分配工作异常被动。
7月25日,由南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牵头召开的“2014美术报艺术节展览场馆协调会”在南通举行,会后,场馆问题解决了,不过,十多个场馆分得太散的问题又出来了。我怯生生地问几个自认为关系够硬的策展人朋友,我说,如果把你的项目放在不是主场馆,你怎么看?还是他们比我坦荡,一个说,只要展览好,地方不是问题。一个说,我做个好展览,你把我放在最偏的地方,我把“找”变成我策划的内容,就让你找,让想看的人急去吧……
我爱死你们了!南通见。
作者:谢海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