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传承文化的过程勿急于求成——中国画院副院长苑福章先生专访

  

  日前中国实力派花鸟画家苑福章接受了媒体人徽记大兴的专访,从画家如何从历史变迁中寻找并记录城市的历史,谈到影响艺术家内心追求的财富。如下为采访实录:

  徽记大兴:您曾经在“炫彩北京情共筑中国梦活动”中要求艺术家用传统的艺术眼光品位和思考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的历史变迁,并把它艺术地表现出来。而实际上,现在中国有很多地方的改革和发展越来越缺少一座城市所缺少的“古味”了,您怎么看待这一点?

  苑福章:城市,比如北京古老的建筑,风情的街道,其实他就是一个城市的记忆,他也是一种文化的积淀,它从另个角度上来说,也是一个城市名片,是无价的。不能因为一些人为的因素而玷污了他,应该让他传承下去,因为他是精神的食粮。从精神层面上来说,他是无价的。从一个国家来说,从精神方面来说,人们的追求和信仰,如果没有文化积淀,人们都在追求金钱,人们就失去了信仰,这个国家是很可怕的。我认为的传统的东西,传统的东西,应该无条件的保护下去。

  徽记大兴:“花鸟在笔墨中鲜活文化在传承中弥新”曾经有人这样评价您的画,现在有很多人在开辟各种新的画风,您是如何看待文化传承与创新的?

  苑福章:没有传承就没有创新!创新是传承的基础上迈出了一步,如果没有传承就谈不上创新,在2000年文化积淀中,中国的先人们,已经把书画推到到一个很高的地位了。“大师就是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迈出了一步”,他必须接受传承宝贵的财富,继承下来,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创新在绘画中,不适合。创新是生长出来的,而不是变出来的。他是逐步形成的,而不是像开车一样说转向就可以转向。

  徽记大兴:我们知道苑福章老师一直醉心于实地写生,早年经常在东南亚国家走访也受过新加坡总统的接见,是不是一个国家的环境和对文化的保护传承,也同样会影响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创作?

  苑福章:新加坡对文化的保护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像千字文和弟子规的班非常多,在那边国画的发展也比较好,历代的大画家很多从新加坡发展起来的,那边人文的环境,大自然的环境,以及人们对文化人的尊敬,都是非常好的。写生是所有创作的源泉,没有大量的写生谈不上创作,即使基本功,又是生活素材的来源。我们在新加坡接触的不仅是绘画上的接触,也是精神层面的接触,那边是中西方的分界岭。我们在那可以看到世界的展览,几乎是一个融合。所以说是一个画家适合的空间。

  徽记大兴:苑福章老师的作品清新隽永,以贴近现实的写实的风格和强烈的抒情性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和青睐。您是如何看待自己艺术的风格和特点,又是怎样在创作中体现出现实的艺术风格?

  苑福章:绘画的传承是为了发展,画家要画出内心所喜欢的东西,包括我自己的几个恩师都是画写意,其实学画是为了学习思维模式和精神品质和理念,吸收完了之后,再经过自己的消化,才能把自己内心中所想象中的美表达出来。我认为,画说大了,是一种文化,如果小了说只是一种装饰,不要把它当成一种负担。我是一种俗人,我认为我的画就是给俗人欣赏的,所以就没有负担,所以自己就可以先让自己高兴了。把自己哄高兴了,才能去逗乐了别人。如果你把文化的积淀都展示出来是不显示的,但是你可以把内心的悲,苦,乐,喜,甜。想急于求成是不现实的,我的创作理念:让有思想的人看出思想,或者能从画中看出很美就很好了。其他的我认为顺其自然就可以了。

作者:苑福章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