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4-03 00:00
尽享漆艺的趣味
2015年3月22日,中国(南昌)?首届《漆言八语》五省漆画提名展在江西南昌699文化创意园开幕,此次展览参展作者采取导师推荐制——由参展各省的一名著名漆画家推荐数名80、90后青年漆画艺术家参展。开幕现场,漆趣网记者采访了此次展览四川地区的推荐导师陈恩深教授,陈恩深教授就漆画发展和漆画审美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现将采访内容整理如下:
漆趣网记者(以下简称漆):这次的作品展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深刻印象?
陈恩深教授(以下简称陈):漆画走到今天实际上面临一个怎样向前推进的问题,漆画走到今天看起来很不错,有了基本的数量,基本的艺术质量。但总感觉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这个展览的主旨表达非常清楚。受到南昌主办方王向阳先生的邀请,四川美院的漆画作为五分之一阵容来参展,也是基于同一想法,这就是漆画发展离不开新的思维,新的探索,新的境界和理想,当然这离不开年轻人的青春气息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此展的感觉是成功的,达到了展出的预期,而且用这个“青春·对话”的命题,对激发漆画发展提供了一种更大的指向。
漆:但漆画并没有被人们所广泛认知,它今后怎样更好的发展才能被公众所接受,走进更多人的审美视野,对于这一点您怎么看?
陈:这也是个问题,但不是新问题,它是作为画种产生就已经有的问题了,漆画有着特殊的介质、特殊的制作工艺、这就决定了它不是一种普及——像印刷品一样轻易达成的东西。由此我们的定位很清楚,它就是一种“贵族艺术”。所以这里对于漆画者来说不要着急,新闻媒介也要有耐心。审美训练的最好渠道就是多多展览,媒体多多推广介绍,那么这种情况慢慢会得到改善。最后注意,漆画艺术家自身有一个问题是什么呢?自身的问题是他如果老是想宣传这个画种,他可能最终都会受到分心影响。所以我的看法是在做宣传之前,首先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漆画是一种精英艺术,不是大众艺术,不是一个普及艺术。像我身后这幅作品,它耗时要两到三个月,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技艺的繁复,艺术的考究,心思的精微等等,这些只有艺术家画得进去,最后观众才能看得出来。所以说这个问题双方都不能着急。作者、观众都要有静待,关键还要有真正艺术的审美心。
漆:您谈到了背后的这张画的精巧和作者的用心,但是对于我们普通公众来说看不懂其中的奥秘与内涵所在,请您帮我们再给予引导一下。
陈:这个问题问得好,非常专业。一般的观者对漆画的审美确实需要训练,尤其是对这种具有深邃内涵的画种。那么观者更需要审美的耐心,耐心是第一的,不要随便评价这张画好,那张画不好,这不是一种审美心态,更不是对漆画的审美态度。像我身后这幅漆画,从观者审美上首先要站到一定的距离上,宏观把握这幅画的一种整体调性、整体美感,整体的感观在他心灵上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是不是比较轻松?是不是比较清爽?比较内秀?这几点很重要,只有站到一定距离就能保证整体美感的产生;然后它很可能会用触觉——用手去摸,这个过程会让它进一步明白:哦,原来美感是这样形成的。这就跟作者的心情一样,即将审美内在化,这是第二;第三,他会又走远一点,验证刚才的感觉是不是吻合,如果再退远一点那就真的在审美了。所以对漆画审美的训练,最主要的是保持距离的观照。其实其他绘画也是一样的,油画国画也是一样的,油画有一种优势,观者不会用手去摸,都是一个远距离,而人们一见漆画往往一来就问是用什么做的——很惊讶,都去猜,这种情况就不是审美,而只是一种材料好奇。所以这种审美事实上反映的是审美教育的缺乏,以后怎么做我们不知道,但艺术教育,艺术学院,甚至更多的院校有这个责任去培养这种基本的审美能力,因此对观众来说这是一个很不轻松的任务。再说一下;漆画审美需要远观加近看,尤其是远观——因为漆画是纯绘画而不是工艺品。
来源:漆趣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