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萌叔教你搞艺术之(六)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方案?

2015-04-03 00:00

(文:萌系大叔 来源:www.17art.com 您的分享是萌叔写作的动力,如果觉得本文不错,请分享到您的朋友圈,转载请注明出处。)


(六)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方案?


每个艺术家都要像邱志杰那样工作吗?当然不!


一个方案可以用几年、几十年来完成,当然也可以在一天之内完成。但不管执行时间长短,一些问题在我们制作方案的时候就必须解决的。


一、作品的起源

首先要问自己,为毛要做这件作品?要做成什么形式的作品?(行为还是装置等等)、以及相关的背景资料。


二、作品的阐释

解决方案的具体内容、准备怎样制作、作品最终会怎样的面貌出现?制作过程可能会有那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画好草图或者计划实施步骤。


三、作品的制作

做好预算、制作过程具体的难度准备、需要具体材料属性把控。


四、作品的意义

作品想表达啥?放在当下语境里合适吗?放在美术史上下文里合适吗?


方案是为作品服务的,是作品呈现之前的计划书。以上四点,基本可以解决一个方案所需要的要素,如果你不打算把它写出来,也必须在心里把这些问题问自己一遍。一件作品可以宏大到拯救全人类,也可以小到自恋式的独白。


接下来。。。我们看一件宋兮的作品《一立方厘米的眼泪》


普通人失恋了会怎么做?哭一场或者喝酒发泄?这货把自己的眼泪收集起来,冻成了一立方厘米的冰块。。。


对照刚才说的四点,看看是否都做到了?

艺术家把“悲伤”量化了,一次悲伤难道等于一立方厘米?是的,好的艺术家善于丢出好的问题。


这里运用的材料是“感情”、形式是“眼泪”,把材料通过冰冻的方式转化了。(关于转化可查阅本系列第三篇)


萌叔在这个作品基础上延伸一下,如果把失恋的眼泪、感动的眼泪、悲伤的眼泪、恐惧的眼泪冰冻后放在一起,他们会有什么不同吗?


再来看下作者自己对作品的阐释:


“一种被控制的情感,一场情感固化的实验”


“对于我来说,情感是复杂的,多变的,是人在特定的环境下主观心理根据自身需要而对客观事物反应的生理输出过程,可以通过身体,情绪,行为等表现出来,产生喜、怒、哀、乐、悲、恐、爱、憎等。眼泪是我们最日常的一种情感输出,它不是自然存在的,是人通过生理反应而产生的。”


“我将自己的情感通过眼泪呈现出来,再把它放到冰箱冻成一立方厘米的冰块。眼泪由液体转化成固态,由抽象的意识转化成具象的形态,使这一时的情感被固化,被控制,控制了它给人带来的感官体验,这种感官体验又成为一种新的情感体验方式,让情感的价值重新被定义。当这种情感被固化成冰块时,它原本属性的意义和价值是否发生变化,我们如何去理解?如何去判断?如何被定义?”


把一次悲伤做成一件作品,是不是比去画一张空洞的画,拍一张无聊的自拍,更有感染力?萌叔所提倡的“泛艺术”就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创作的材料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只需学习去发现它的能力。


那么回到开头的问题,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方案?


萌叔认为:适合自己的,在自身能找到本源的才是好方案。


如果你有自己的方案,欢迎来论坛和萌叔交流(www.17art.com)


来源:Artspace—艺术汇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