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方寸中约会“清明”

2015-04-03 09:26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清明节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中国邮政于2010年4月5日发行《清明节》特种邮票,全套3枚,图案分别为“清明节·祭祖”、“清明节·踏青”和“清明节·插柳”。

第一枚“祭祖”:清明节是我国民间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即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这枚邮票图案表现的是古人清明节时在先人墓前焚

香、烧化纸钱的情景。

第二枚“踏青”:清明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习俗。其中放风筝也是清明节时人们所喜爱的活动。这枚邮票图案表现的是古代小朋友们清明节时在郊外放风筝的情景。

第三枚“插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清明节是我国民间的三个鬼节之一,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在北方则演变成清明节前后为植树造林的季

节。这枚图案表现的是古时人们在清明节时栽种柳树的情景。

2015年2月4日发行《二十四节气(一)》特种邮票,其中第一枚“清明”,图案是几个小朋友在放风筝。

另外2004年10月18日我国发行《清明上河图》特种邮票,全套9枚小版全张,张内三横连9枚邮票连接起来是完整的长卷。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以北宋汴京为背景,以汴河两岸风光民俗为题材,逼真详尽地描绘了当时城乡人民清明节竞相出游的活动,画面上人物众多,栩栩

如生,千姿百态,数不胜数,是古代清明时节人们迎春出游盛况的一个缩影。

我国台湾邮政于1968年6月18日发行了《故宫名画清明上河图》邮票,全套7枚。前5枚为长卷式横连,图案截取画卷中描绘街景风光和汴河秀色的部分,后2枚为单枚,图案为画卷局部:御花园、城墙、城门和汴京桥;1969年5月20日台湾邮政又发行《清明上河图古画特写》邮票,全套5枚。前2枚连票,图案为迎亲鼓乐和花轿,后3枚单票,图案依次为牛车、画店、茶摊。 (党玉占)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