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作家”最早指管理家务 唐朝开始转化为写作者

2015-05-06 10:35

华夏收藏网讯 最早的“作家”是“管理家务”、“治家理家”的意思。《三国志·蜀志·杨戏传》里记载:“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意思是请让我用治家来打个比方向您说明。《晋书·食货志》里记载:“(汉)桓帝不能作家,曾无私蓄。”意思是说桓帝不能很好地治家,故没有私蓄。

治家有方其中之一就是要开源节流,所以“作家”也可引申为“节俭、节约、节省”。《警示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中写了一个姓金名钟的富翁,他家财万贯,但性格悭吝,平生有五恨四原,其中一恨是恨自己:“恨自家者,恨肚皮不会作家,一日不喫(吃)饭,就饿将起来。”意思是说他埋怨自己的肚皮不知道节俭节省,消化得太快了,所以一天不吃自己就会感觉饿。

明末小说《酷葫芦》第二十回中写道:“我来也终是老作家手段,见有人来,就闪过一边,已从腔穴内钻出。”这里“老作家”实际上是指贼中“老手”。

《封神演义》里有“两家棋逢对手,将遇作家”,《再生缘》里有“尔是岐黄老作家,太厚娘娘忧治好,外边那个不争夸”,周立波的《山乡巨变》里有“宽样天,窄菜园,老谢是个老作家,一定留了很宽的余步”,以上作品里的“作家”,都是“高手”、“行家”的意思。

而“作家”的意思逐渐转化成“从事文学创作且有成就的人”这一义项,研究者普遍认为始于唐朝。北宋李昉等人编纂《太平广记》曾引用了《卢氏杂说》一段文字:“唐宰相王舆好与人作碑志,有送润毫(酬金)者,误叩右丞相王维门,维曰:‘大作家在那边。’”明代李东阳《麓堂诗话》中也有“唐之盛时,称作家在选列者,大抵多秦晋之人也”的记载(盛唐时选出的作家以现在的陕西、山西人居多)。随着汉语词语的逐渐丰富,词语表意的指向性要求更加明确,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作家”的其它义项逐渐被其它词语所取代,而“从事文学创作且有成就的人”这一义项就成为其现在惟一的含义了。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