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寻找走在大地上的感觉——张雷平“西行记忆”画展欣赏

  平时见到张雷平,她总是戴着金丝边眼镜,微笑着听别人讲话,文静而谦和。昨天,在上海中国画院为她举办的画展中,人们却从那些天骨开张、气象雄浑的画中,依稀领会到这
位女画家内心的另一番天地。

   这个画展名为“西行记忆”。张雷平说,上海在中国的东边,她到西面任何一个地方去采风,都可以称作是“西行”。这个看上去弱弱的女画家,揣着写生簿,足迹遍及云贵、晋陕、西藏、新疆的山山水水。

  张雷平年轻时爬山,总是要一口气爬到山顶,满足一下“我为峰”的气概。随着阅历的增掭,她觉得再高的山峰也是无数山石垒积起来的。最美的景色其实就在山中。从此,她不再奢望每座山都要爬到山顶。有一次去贵州写生,同行画家们都登到山顶俯瞰全景,而她却被路边的山石峭壁所吸引……所以,她画展中有的画,一改中国传统山水画表现全景的格局,聚焦于山水的某一个局部,譬如一处峭壁,一个山包,一片梯田,一丛树林,淋漓尽致地表现其中蕴含的形式美感和精神力量。

  祖国西部,是张雷平心中广袤、厚重、雄浑的大地。她就是要去寻找走在大地上的感觉。在太行山上,她感受到磅礴的气势,给她以力量和鼓舞。而她更欣赏的是起伏绵亘、外柔内刚的黄土高原,在那里,她甚至激动得忘却了脚伤,忘却了疲劳。“南方的画家应该去看看北方的大山高原,补补阳刚雄壮之‘气’;北方的画家则不妨来江南,获得灵秀水气的润泽。这样有利于‘阴阳调和’。”

  张雷平说:“看山可以‘壮胆’。一个画家,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胆气和胸怀,才能创作出给人以精神力量的画幅。我画的山,不是山,而是试图表现一种气势,一种精神,一种心怀。”

  同为画家的张雷平女儿龚彦,非常领会母亲的追求。从母亲的画中,她“感受到一个开朗但不抒情,豪放但不泼辣,渴求但不奢望,激情但不卖弄,饱满但不繁冗的画家世界。”

                                                                                                                                                          2006.12.9

作者:林明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