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书法,是中华文化中最悠久、最玄奥、最深邃的那一部分,许多时候,要理解这门艺术,除专业的知识与技法外,还需要诸多书法以外元素的辅助,如文化、思想、观念,甚至社会、政治与经济的状况,因为书法的本质或秘密往往隐藏于这些东西中。
秦国仁便是这样一位常常站在书法以外的角度看待并理解书法的艺术实践者。
从事书法实践许多年的秦国仁,一直有种紧迫感:由于我们不断地在“传统上打磨抛光……相当一部分书家在深追古人的路上迷失了自我的本性,包括改变了自己的性格,把自己拴在古人的身上”。于是他在实践的基础上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不去忠实地效仿前人的一招一式、一家一法,而是将这些元素拿来,为我所用。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不在“成千上万的上古书法的碑帖中蜂拥地去赶潮”。
秦国仁的书法大致可分三种样式:大致可分三种类型:行书、行楷、碑意样式。除了楷书中有明显的颜(真卿)楷痕迹外,多数的作品,我们看不到明显的取法或效仿对象——无论墓志或造像,我们都无法寻见他的笔底的“异想天开”是从哪一块(具体的)断碑残碣获得的启发,但上下打量,又的的确确走的是“北派”一路:用笔硬直、刚狠,并不时流露隶意;结构聚散反差明显,注重变形夸张……秦国仁还不止于此,除了魏碑,他又将汉魏晋唐时书风拙朴的简牍、碑版、摩崖、写经的一些性格元素融入其中。以对比、反差、错落等等手段来强化作品的效果,以期达到出人意料之目的。
较少地关注并遵循既有的(由前人传承下来的)程式、法则或规定,更多的自己(个人)的理解。秦国仁的整个书法世界,便是在此种理解驱使下的产物。所以,我们在他的作品中较少地看到“传统”及其对运笔、结字中的规定性,更多的是他个人性的对线条与空间的奇思异想。无疑,他是在用一种笔墨的手段,拆解着那个固有的、精致的、稳固得无可想象的书法大厦;与此同时,他又在努力新构一个世界,它有些异样,有些粗率,有些失衡,有些动荡,但这一切却是他长久以来苦苦追寻的。
马啸于中国国家画院
作者:马啸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