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兰、梅、松、竹是中国画的特色品类,源远流长,历久不衰,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它们常被文人雅士用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纯洁的感情、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并因此被冠以“君子”之称。正是:
“兰梅松竹若君子,
虚怀静远岁寒心。
清白金诺传诚信,
诗经采菽颂中华。”
品竹
竹,生长在『明月如霜』、『清风如水』的山间。它身材梗直,百尺高杆,不受任何强者欺压。它以『劲节』、『虚空』、『萧疏』的个性折服历代诗人,充分品味其君子之风。它的『劲节』代表不屈不挠的情操,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襟,它的『萧疏』代表超群脱俗的气质。竹在皎洁月光下伸展疏朗,在凌厉风霜中苍翠俨然,故被诗人引以为同道,又与多少画家结下不解之缘。正如清代着名画家郑燮(板桥)所作咏竹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 兰竹图轴
画竹起于唐,王维、吴道子等都是画竹名手。此后,五代南唐都有善画竹者。他们画竹,无论着色与否,大都是双勾的。
清蒋廷锡工笔竹石花鸟图
北宋后期,文同、苏轼作墨竹,不用双勾着色,枝干叶均以水墨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枝干节叶结构清楚,近于写实。据说此法初创于五代李夫人,她有时夜坐床头,月光下见竹影婆娑,乃于窗纸上摹写之,遂创墨竹法。
清 郑燮 墨竹图轴
元明清画竹名家辈出,手法上改变文苏画竹的『写实』传统,叶不分向背,取其整体气势而已。
来源:原创2017-11-23路转粉 》》深圳博物馆深圳博物馆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