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年3月16日,《走进民间一一应天齐当代艺术展》在深圳至美术馆隆重举办,共展出深圳本土艺术家应天齐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20余件作品,以个案展的方式呈现,三个展厅集中表现了应天齐不同创作时期的艺术追求,其中以应天齐告别安徽进入深圳以来的新作为主。据悉,此次展览亦为深圳至美术馆的开馆首展,将持续至5月15日。
《走进民间一一应天齐当代艺术展》现场
应天齐(中)、王林(左二)等与嘉宾合影
在开幕当天,应天齐进行了现场导览,他说展览取名“走进民间”是因为他时刻关注着民众的所思所想,他的创作源自民间,而最终的创作结果也希望能够呈现在民众面前。应天齐认为当代艺术家就应该关注当下,并有自己独立的一份思考、实践和探索。作品《砖痕》凝聚了他对古村落的一份失落的情怀和哀悯;《囚》是他对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反思,试图唤起观者反思我们住在精致楼房的今天到底失去了什么;应天齐将残破的古老墙壁以美的方式呈现出来,并将清代徽州木雕镶嵌其中,暗示着历史的反复无常;巨幅新作《气韵》则以高级白灰的主色调,呈现着不动声色的气韵流动,应天齐说这源于他在静坐时的切身感受……正如前来参加开幕式的特邀批评家王林所言:“这么多年来,应天齐不浮躁、不封闭,放眼世界,脚踏实地关注民间。”
应天齐正在进行现场导览
应天齐作品《囚》
除了作品之外,此次展览还按时间顺序,一应俱全地展出应天齐艺术文献,并复原了他当年创作西递村版画的工作场景,使得观者对应天齐一路前行的艺术历程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展览现场
立在展厅中央的是作品《砖魂》
应天齐,从上世纪80年代即享誉画坛,至今逾三十年仍不断创新,领画坛风骚而不衰。他从中国版画艺术的拓荒者到当代艺术家,对版画、油画、综合材料、行为、装置、新媒体等各种探索实践都得心应手。应天齐用了30年的时间关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古城旧村,并于2012年成为全球华人艺术界首位受邀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举办个展的艺术家,他带着自己多年来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对历史、遗存遭遇现代化境遇的文化思考来到威尼斯,根据家乡芜湖古城改造个案的系列当代艺术作品,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展出的西递村系列版画
1985年~1986年,生于安徽芜湖的应天齐从西递村皖南古村落出发,以一个艺术家特有的敏感触觉,创作了大量版画,使西递村从默默无闻的古村变成旅游景点,最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复原的当年应天齐创作西递村版画的场景
此后,应天齐保持着对社会的高度关注,沿着装置和行为艺术的创作思路,运用各种开放的社会现场,做了一系列的观念艺术作品。2000年的世纪之交,应天齐在深圳完成的《砸碎黑色――零点行动》和《大剪纸》曾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而他完成的观澜古碉楼装置艺术行为活动,使得明清客家古村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并在多年之后促成了观澜版画基地的建设。
展览现场
2006年,应天齐在深圳创作油画《世纪遗痕》,开始了新的艺术探索。他以多年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个人经验来进行新的艺术实践,介入当下、介入现场、介入历史。作品成功地找到如何以本土资源解决当代艺术探索中的诸多问题,他以中国人追求的中庸包容为内核,同时又达到批评、质疑的艺术平衡点。这些作品以重新审视历史、审视当下的视角将问题层层推进。
应天齐在导览作品
此次,至美术馆的开馆之展有别于以往一些艺术机构所采取的所谓“空降大牌”的开馆模式,而选择了在深圳极具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应天齐,可谓意义非凡,似乎用行动昭示着深圳逐渐建立的文化自信。
作者:王超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