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书画结集不同于小说结集,本不需要他人跋序,书画家本人即可用自己的每幅画面向观者传递他对美的直觉与感悟的信息。观者亦可直对画面,捕捉与自己内心产生共鸣的美感。因此,在书画面前我始终认为任何文字的诠释不仅是一种多余,而且是对作品本身所具美的一种破坏,甚或解之愈祥而破坏愈深。
然而,当我一口气看完李储恩先生书法集样稿后,却忍不住要写上几句,这不仅是为了表达我的祝贺,更主要的是表达我由衷的敬佩和喜爱。
众所周知,自十九世纪的西风东渐,至今日的世界大潮,我巍巍中华所能保留的真正国粹可能仅剩书法了,在这块暂时还没有洋人理直气壮地指手画脚的净土上,虽然不时出现一些洋务运动者,他们试图用一些西方理论来解读中国书法进而统治中国书法,试图用西方的一些不入流的东西艺术来改造制作中国书法,试图用一些主义,现象等来引领中国书法,也不时出现一些自称正统并以谨遵祖训为由而墨守陈规者。他们以准确摹写某家某派字体为目的而不越雷池一步,对创新者一味打杀,斥以野狐禅。还不时出现一些假冒伪劣者,以创新为名而肆意妄为,他们总恨“二王无臣法”,羲献已矣,颜柳无论,自我作古,蔑视传统。这一切都对中国书法的发展起了负面作用,但中国书法以其几千年浑厚的传承,依然故我地按其自然航程前进,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发张显其其独特的东方魅力。
仓吉造字,秦篆一统,程邈创隶,二王草圣,书艺奇葩盛开中土且远播域外。异流同源,真善指归,淘沙澄金,温雅从容,艺术与哲学完美统一并和谐发展。究其总因,既有历代睿智传灯之功,又有众多凡俗努力之效。表现了炎黄子孙对祖先文化及中华文明的真诚热爱。
当然,也有不尽人意的一面!当今书坛,正逢盛世,大展不断,大师成片,炒作成风,鱼龙混杂!急虚名者,营小利者,滥竽充数者,无情反串着随处可见,人以字显者鲜有,字以位显者平常。
但李储恩先生却皆不从属!几十年来,先生政务之余,精研书法,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为目的,而从不轻易张扬。总观其集中每幅作品,既无位高声宏者的霸气,又无藉字盼迁者的急躁,它温缓,平淡,从容不迫,它静谧,悠闲,而馨香自逸,很多书家矢志以求的这种境界,在李储恩先生的作品中,竟像无意为之而自得。先生是否信佛,是否参禅我没问过,但先生的书法分明给我们一种静气与圣洁,这使我既敬佩其书艺,又不由得想起先贤的警语:书人合一!
在欣赏李储恩先生书法笔墨的同时,我又被书中另一道靓丽的风景所吸引,那就是先生对内容,词句的选择:观其所书先贤精语,似乎在悄悄地向读者推荐着什麽。而观其所书个人感悟,又像是先生在谦诚平静地和同道们商量着什么。古人云:技近乎艺,艺近乎道,我想,喜欢先生而且聪明的读者读完此书,定会比我有更多,更深的感受。
一般书家总是扬长避短地向世人展示其最拿手的一二种书体,而在此集中我们竟欣喜地看到年届耳顺的李储恩先生仍在努力地做着多方面的探索:秦砖,汉瓦,魏碑,唐楷皆成其取法的原材,古今名家妙墨多成其关注的焦点。古不乖时,今不同弊。这需要眼光,也需要智慧。需要毅力,更需要勇气。而这几点,李储恩先生似乎都已具备。那末,先生还需要什么呢?
时间!
我们完全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先生会将更精彩的作品奉献给读者。
有一首歌唱得好:迟开的花是同样的美丽,迟开的花会显得更美丽。
2004 8
张雪明
作者:张雪明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