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唐朝盛世的自信:这笔最浓丽的色彩

唐妆,让一个朝代有了颜色。

如果说后世女子像多愁善感

脆弱易折的幽兰

那唐朝女子则是雍容华贵

奔放艳丽的牡丹

她们穿胡服、骑骏马

完全没有后世女子

珍重芳姿昼掩门的矜持

而是像男子一样蹴鞠打猎

唐朝女人不只有男人强悍的一面

也有女子娇艳妩媚的亮色

可以说,唐朝女人个个都是美妆达人

她们花颜云鬓、黛眉轻挑、妆容浓艳

酒晕妆、斜红妆、落梅妆丰神异彩

因此,没有女性的唐朝是不精彩的

而精致、艳丽、大胆的女性妆扮

给大唐涂抹了一笔最浓丽的色彩

 

 

 

《簪花仕女图》 周昉

一千多年前,照在长安城的那轮明月和今天的月亮没有太大分别。

只不过明月依旧,人世间早已烟尘飞散。

昔日,平坦开阔的朱雀大街,荷花映日的太液池,丝竹匝地的华清宫,都已在岁月车轮的碾压下,零落成尘。

唯有双颊上那一抹晕染的绯红,浓烈了世人的梦。

《宫乐图》局部

 

王建的《宫词》“舞来汗湿罗衣彻,楼上人扶下玉梯,归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里泼红泥”。

李白的《浣纱石上女》“玉面耶溪女,青娥扮红妆”。

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咏的都是唐朝女子最喜爱的红妆。

 

 

 

《宫乐图》局部

 

唐代越窑粉盒

据说体态丰腴的杨贵妃,在夏天流的香汗都是红色的。

原因就在于唐代女子喜欢将胭脂、朱粉涂满整个面颊,甚至包括耳朵和颈部。

唐代女子的这一抹红用的甚妙,不同的涂抹形式所达到的效果形成了不同的妆面。

宇文士及在《妆台记二》中记载:

美人在进行面部化妆时,先傅粉,再把胭脂放在手心调匀,然后搽到脸上。

两颊施胭脂比较浓的,为酒晕妆;

淡的,为桃花妆;

薄薄地施一层胭脂,再罩粉一层,为飞霞妆。

其中最夸张的要数酒晕妆,整个面部除了额头全部全部涂上了胭脂,与近几年流行的“晒伤妆”很相似。

虽说夸张,但搽在唐代女子饱满圆润的脸上,也显得富丽活泼。

还有一种红妆是在双颊的颧骨部位染红,形成一对红色的圆形或椭圆形。

唐代元稹的小说《莺莺传》中就描写莺莺“双脸断红”。

 

唐代女子新奇大胆的红妆贯穿了大半个唐朝,

如果说浓重的酒晕妆已经很夸张了,那流行于长庆元年的血晕妆能跌破你的眼镜。

《唐语林·补遗》中记载:“长庆中......夫人去眉,口丹紫三四横约于目上下,谓之血晕妆”。

很多唐代女子化妆时把眉毛去掉,在眼窝涂上丹紫色,然后在眼睛下面画三四道红色线条,看上去像被抓伤一样,给人一种伤痕感。

而斜红妆和血晕有异曲同工之妙,斜红一般涂在鬓角到颊部之间,

最大的特点,是要用胭脂画出明显的“血痕”,追求那种鲜血欲滴的感觉。

 

红妆在唐朝十分流行,更有趣的是唐代惠陵室东壁画的《乐舞图》中,男子也化红妆。

《乐舞图》局部

但并不是所有唐朝女人都喜欢娇艳的红妆,虢国夫人就喜欢素面朝天。虢国夫人是杨贵妃的三姐,据说比杨贵妃还美艳动人。

别人入宫面圣都要浓妆艳抹,只有虢国夫人淡淡画几笔眉毛就去见天子了。

唐代诗人张祜《集灵台二首》有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

盛唐是有史以来眉妆样式最为繁盛的时代。

可以说,唐朝女子画眉,三百六十五天都不带重样的。

据记载,唐明皇幸蜀,令画工作《十眉图》。

一曰鸳鸯眉,又叫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曰五岳眉,

四曰三峰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楞眉,七曰分梢眉,八曰涵烟眉,

九曰拂云眉,十曰倒晕眉。

其实唐代女子的眉妆远不及这十种。

但最能体现我大唐是一个开放包容,博采众长的盛世朝代,那就是出现了一扫长眉一统天下的短眉,也叫蛾眉。

《簪花仕女图》局部

盛唐时期,国富民强,如同唐代女子追求健康丰腴之美一样,眉形也开始尚阔。

李贺《房中思》:“新桂如蛾眉,秋风吹小绿”。

蛾眉眉形极其短阔,末端上扬,看着就像飞蛾的翅膀一样。由于蛾眉酷似新发的桂叶,也叫桂叶眉。

唐玄宗曾经最宠爱的梅妃在《谢赐珍珠》中怅叹:“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蛾眉在唐玄宗时期达到鼎峰,后来也有人把细长而弯曲的眉式归为蛾眉,眉形犹如飞蛾的触须,属于一种细长的蛾眉。

 

《宋徽宗摹张萱捣练图》局部

除了眉形尚阔,唐朝女子的眉色也一改前朝“粉白黛黑”的墨眉,点染翠眉之风兴盛。

当时唐代女子喜欢用铜黛、青雀头黛、苏烟黛等人工制成的眉石画眉。

“微收皓腕缠红袖,深遏朱弦低翠眉”,后来翠眉也成为美女的代称。

 

《宋徽宗摹张萱捣练图》局部

朱唇一点桃花殷,宿妆娇羞偏髻鬟。

唐代的口脂名目繁多且精巧,有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嫩吴香、

半边娇、万金红、圣檀心、露珠儿、内家圆、天宫巧、洛儿殷、

淡红心、猩猩晕、小朱龙、格双唐、媚花奴等等。

唐代女子喜欢樱桃小口,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她们通常先用白粉打底,覆盖原来的唇色,然后再用喜欢的口脂点画唇型。

一般上唇峰较陡,唇珠突起,当上下唇合上时仿佛衔住了一朵桃花,娇美又可爱。

落梅一记,数千娇娥羞百花,世上女子皆因这额间的一记红梅而愈发娇俏,愈发妩媚。

传说落梅妆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也就是花钿。

但唐代女子总能推陈出新。

宋人陶谷在《潸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然后把蜻蜓翅膀剪成花瓣形,涂上金粉,贴在额上,比金片更轻薄精致”。

除此之外,唐代女子还会用羽毛制成翠钿妆扮眉间。

 

图一| 羽毛形花钿

妆扮是人类的本能和天性,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本性,唐代女子也不例外。

她们或将自己妆扮得如花似玉,或以奇制胜,逞奇眩异,惊彩绝艳。

无论是一抹浓红色傍脸斜,还是形状颜色各异的花钿,

都说明唐朝是一个具有青春、自由、平等、开阔、包容风范的大国。

它不仅在国力经济上是昌盛的,在华夏文化史上也是灿烂夺目的。

《挥扇仕女图》局部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