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刘大石 写意花鸟之一 纸本水墨 34x26cm
大石山房琐话(三)
文 / 刘大石
十八
湖州老费引《眉庐丛话》语:“同光以还,朴学凋谢,小慧之士,粗谙叶韵,辄高谈风雅,自诩名流。间或占一绝句,填一小令,书画一扇头,怏然自足,不知井外有天,于是乎有‘斗方名士’之目……”然后即言及近时题跋金石者。然,“斗方名士”或为小恶,尚有提笔即满墙者,嚎叫者,当与笔墨无关。
如此看来,纸有大小,才有大小,善恶亦有大小。
十九
朱光潜先生谈悲剧:经历过不美的岁月,始终温和地坐在黑暗里,为自己置一个聆听的位置。
“悲”字后面,可以是“慈”与“悯”,而不是“伤”与“愤”,赖乎一心。
二十
冬至冬藏,此身此心。
在家陪老父,不去远游,却随其念远。老人耄耋之年,悠然忆旧,百年尚待十载,岁月几多艰辛。而其间苦乐,回首时,都化作面对儿孙之莞尔。
陈寅恪先生诗云:读史早知今日事,看花犹是去年人。父亲说,那些沧桑的年头,他没曾想到有今日。
还是寅恪先生说得好:日暮人间几万程。
二十一
艺术是一种表达与输出,而有些人竭尽全力去做着表达,关于技巧,关心效果,而恰恰对所表达的东西内力不足。
如果一个农民不务稼穑,而一直跑市场,即可想而知。
二十二
我们处在个性泛滥、普遍性缺失的时代。尊重个性,尊重个性的多样性,固然是对个人尊严的维护,但是,艺术家追求普遍性,置普遍性于个性之上,是更高的尊严。这是李小山先生说。
一箭出而众靶倒,时下,千人一面,千城一面,恐非前面所言之“普遍性”,而古人之个性,亦非今日之“个”。
二十三
陈子庄说伊秉绶,气度大,乍一看会觉得不好看,这是其美内蕴。一般的人写字,用笔总是躲躲藏藏,他写来笔笔丢伸,无一点取巧处。画画亦需如此,总要解衣磅礴,大气盘旋,不去着重细部才好。
然,后来者多作丢伸,而实少笔可丢。亦常解衣,而少松风山月,更勿言琴声。
二十四
有人说,人生的悲哀在于,当你开始明白许多的人生道理时,你已经不剩多少人生了。
我则以为,这也好,知道早了,可能就完蛋了。史铁生先生《命若琴弦》里,说书盲老头即是用半生力,不使小徒过早弄明白。
金庸先生讲的故事里,杨过早慧,郭靖晚成。
二十五
陈子庄先生说:关山月画的梅花,像是从窗口看出去的景,等于照相机镜头的功能。画面有些像过去村姑剪纸梅花,一个方框框填满,无布局,无组织,无境界,无意趣,无动人的内容,无惊人的技能,不是内心先想一种情景再来画,而只是浓、淡两层点起就是了。无意境不能成一幅画。
关梅如此,刘梅则更不敢示陈了。其必曰,此梅当望梅者瞎想矣。
二十六
前辈论艺,遑遑万言,皆为障眼法,惟一字难得,真。真字与天连,与情连。宾虹老人心间,白石老人笔下,偶有所见。想来道修千载,得真几人?吾辈尤当用力。
刘大石 写意花鸟之二 纸本水墨 34x26cm 2019
刘大石 写意花鸟之三 纸本水墨 34x26cm 2019
刘大石 写意花鸟之四 纸本水墨 34x26cm 2019
刘大石 写意花鸟之五 纸本水墨 34x26cm 2019
刘大石 写意花鸟之六 纸本设色 34x26cm 2019
刘大石 写意花鸟之七 纸本设色 34x26cm 2019
刘大石 写意花鸟之八 纸本设色 34x26cm 2019
刘大石
刘文杰,字大石,别属樗堂、西园、大石草堂、大石山房,河北迁安人,现居北京。职业书画家,自由撰稿人,曾创刊并主编文化丛刊《中国书房》。
出版物:《当代青年书画名家精品·刘文杰》《如逢花开·刘文杰写意花鸟精品集》《步屧寻幽·刘文杰中国画作品集》《寓妙于微·刘大石》《墨韵禅心·刘大石》,《雅意在怀·刘大石》。散文集《西园闲草》,诗集《西园吟草》等。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