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好像每个人都会有些“痼疾”,那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容易察觉,不好改变。就如常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深思起来,本性竟然是比江山都难改的东西。所以说做出改变,落实到位,实不易也!

聂进食厌物来自祥宏讲夷坚
00:00
06:30
【原文】
北京人聂进,家世奉道,不茹犬雁鳖蒜之属,唯进独喜食。父常戒之,辄曰:“将止矣。”他日又如初。
年二十二岁时,病伤寒困顿,见青衣人来唤,遂随以行。逾山涉水,乃抵大城门。门吏问:“此何人?”青衣曰:“聂进也。”吏曰:“来矣,可速行。”已而到一宫阙门下,复有吏,衣裾甚伟,亦抗声问曰:“何人?”青衣复曰:“聂进也。”吏亦曰:“来矣,官人相候久,可速入。”进殊惊悸。
引立庑下,或呼令升阶。进密举首,见三人皆王者服,据案坐,谕进曰:“汝嗜食厌物,虽父兄戒饬不敬听,是何理耶?此等物亦有何好?”进伏地告曰:“兹蒙严旨,自此决当断食。”王曰:“果能尔,当放还。”进曰:“苟复念此,罪死不赦。”王命吏送归。
冥行不知所之,及家,望孥累聚泣。吏推之,身投榻上,血汙从鼻出,约两斗许,移时渐甦。
进后由北方归正得官,淳熙元年,年四十九矣,为秉义郎,添监抚州酒税,自言其事。

【白话语音文字版】
北京(河北大名)人聂进家世代奉道,不吃狗、雁、鳖、蒜这些东西,唯独聂进爱吃。他父亲经常劝诫他别吃了。聂进说:“马上!马上!吃完就不吃了!”后来还是照吃不误。
22岁的时候,聂进得了很严重的伤寒病,身体和精神差得不行,几乎到了弥留之际。 此时,他看到一青衣人来招呼他说:“跟我走一趟吧!”聂进不由自主跟人走了。两人跋山涉水来到一大城门,把门的问:“这是什么人啊?”青衣官吏回答:“他是聂进。”把门的说:“来啦!好,赶紧进吧!”然后他们又到了一个宫殿大门口,把门的穿的很讲究、很气派,看着感觉很伟岸。大声喝问:“这是什么人呢?”青衣官吏接着回答:“这是聂进!”把门的说:“哦,来了!官人在里边等了很久了,赶紧进去吧!”聂进非常害怕,心惊肉跳。
青衣人带着聂进来到一处回廊,上面有命令:“把他带上来吧!”聂进偷偷抬头往上看,殿上有三个官人,都穿着王者服装,很有气度。他们都坐在桌案后面。其中一人跟聂进说:“你非常喜欢吃‘厌物’(令人憎恶的东西)吗?你父亲、兄长屡次告诫你,不让你吃,你也不听!到底是什么意思?再说你喜欢吃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好?”聂进趴在地上,知道这王者是要找他算帐了。他说:“今天我得到大王您的严旨了,以后绝不再吃了!”王者接着说:“你如果真不吃了,就放你回去!”聂进马上说:“我如果再吃,您就给我死罪,马上执行!”于是王者命令青衣人:“带他回去吧!”聂进跟着青衣人往回走,冥冥之中也不知道去哪儿,渐渐就走到他家了,他已经认识路了。到家后,他看见妻子和其他家属都围着他的尸体在哭。青衣人一推聂进,直接就把他的元神推回到他身体里去了。这一下,聂进就活了,当即从他的鼻孔里喷出来两斗多的血污。从此,聂进就复活了, 身体也慢慢恢复了。
后来,聂进从北方来到南方,还得到了一个官职。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他是49岁,官职是秉义郎。后来朝廷还给了他一个差使,让他去监抚州(江西)的酒税。这事儿是他自己说的。
【祥宏点评】:故事提到的“厌物”就是人们一般不吃的、或说令人讨厌的东西。可能也是某些宗教里要“戒”的东西,比如提到的“蒜”,佛家把“蒜”归入“荤”,是不吃的;宋代武官有53个阶位,聂进的“秉义郎”是46阶,官职不大。

(文图说明:《夷坚志》原文电子版文字主要来自“龙的传人”博客-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出版的《夷坚志》校订;全部图片来自网络。)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6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