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背对喧嚣,回向自心
2020 绘画不死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打破了人们寻常往复的生活,社会的车轮被迫戛然而止,接下来便是一段漫长的“自我隔离”……时间不再奢侈,反而显得有点难以填满。习惯了酬应热络的我们,如何学会静下来与自己相处?在生命面前,艺术还有何意义?此时此刻,是否更加向往内心的平静与精神的自由?每日看着手机上更新的患病人数,还能否做到摒弃外物,拿起画笔,全身心的站在画布面前?……“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困境只会激发真正的艺术家更为澄明无我的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之中,何时何地都不会停止。正因生命脆弱,时光宝贵,才愈加不甘心将哪怕一丁点能量耗费在虚妄之中。灾难终将过去,无论曾经如何刻骨铭心,终将成为历史的一瞬。而对艺术家来说,绘画是一生的事业,是与内心和灵魂无休止的对话,是回向自心的孤独而漫长的道路。古语曰“文章必穷而后工”。背对外界的喧嚣,需要更加无我的专注和饱满的热情,这种精神力量也必然会以某种方式蕴蓄于作品之中,成为作品光亮的一部分。绘画不止是反映灾难,也不限于直接讲述现实,绘画的意义和目标远大于此。绘画是艺术家的精神自传,我们无需语言,无需描述,只要去观看,其中存有着更大的信息。在每一个笔触,每一笔颜色中,去体味那些或复杂或单纯的属于绘画的快感和愉悦,它们如水般穿过命运的窄门向前流淌,永不停歇,这正是对生命的真实礼赞!
2020,绘画不死!
冯良鸿工作场景
2020年拍摄
疫情期感悟
文/冯良鸿
疫情的蔓延,迫使人们作出艰难的决择。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状态,改变了我从工作室到住处二点一线的日常节奏,体验着非常时期的特殊经历。
居家隔离于寓所,生活工作还得继续,受限于相对窄小的空间,促使我在现有的条件下选择简便的材料工具开始工作,寓所里现有的水彩纸、筆墨和少量的丙烯颜料,让我物尽其用,方寸间尝试发挥它们的最大能量,尽量展现水性材料的特性和丰富。这部分纸本作品继续延续我的黑白系列,所不同的是用水彩、墨替代了油彩、亚麻布;水性的材料流淌快,干得也快,产生的水迹形态与油彩不同,质感也不同;油彩干得慢,可反复画到油彩凝固干透为止,同时不失连贯的自然效果。材质的差异给了我启发与线索,不同的材质在绘画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抽象形状,时间的感受也不同,这种差异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也产生截然不同的画面气息。通过自由和即兴的笔触,交错建立起新的画面空间与视觉关系,并将创作的冲动由无意识与绘画过程本身去真实地表达,让筆触在黑白之间形成的画面自发传递出一种隐喻内涵。
当外部活动空间戞然而止,感觉时间一下子慢下来,完全的封闭状态促使我有意无意地审视着自己的生活与工作的意义,寻找继续工作的起点,绘画对于我就像一种安慰剂,尤其在这个特殊时期让我不安的心安定下来。
这部分纸本作品我取名为森林小丘,是我寓所所在地,以记录这个特殊时期。
2020年最新创作
黑白之五
布面油画
200cm x 130cm
2020
黑白之六
布面油画
200cm x 130cm
2020
黑白之二
布面油画
250cm x 220cm
2020
黑白纸本-7
38cm x 55cm
2020
黑白纸本-8
38cm x 55cm
2020
黑白纸本-11
38cm x 55cm
2020
黑白纸本-15
38cm x 55cm
2020
黑白纸本-16
38cm x 55cm
2020
黑白纸本-17
42cm x 35cm
2020
黑白纸本-19
38cm x 55cm
2020
黑白纸本-22
38cm x 55cm
2020
黑白纸本-23
38cm x 55cm
2020
黑白纸本-27
38cm x 55cm
2020
黑白纸本-29
50cm x 57cm
2020
黑白纸本-30
64cm x 78cm
2020
黑白纸本-32
43cm x 70cm
2020
艺术家简介
冯良鸿
FENG LIANGHONG
1962年生于中国上海,先后毕业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艺术学院),八十年代初在上海开始抽象艺术实践,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和纽约,艺术家。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