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学习艺术,终极目的是树独家之言,初级介入是熟悉掌握技术的可能性。学习艺术,过多的去了解前人的技术与思路,大多为今后的自我发言树立框架,很难纯粹自我言论,学后消化变为自我语言状态,本身就是介入动机的错误,基本是所学的杂交物。学艺介入之时,重要的是对物象的认知态度和理解转换的语言生成,形而上的意识转换积累,应是主动力。技术只是前人经验的百科书,无需深研。情感的图式变异输出,只能在制造艺品过程中发酵,之前预案,也只能是题纲式的,或意识述说的倾向性。非具象或抽象作品,更注重这一规则。艺品微调,也是纠正趋式的重要环节,可能决定了艺品的题目生成。形与色,是在述说故事中摇摆归位,精准述说,更是在玄学与精神意念交织中定格。艺品评赏也是在四季的变迁中,寻找原因和生成的轨迹,从而与艺者对接思绪而参透初衷。艺品完全的独家之言是不存在的,完全的避开前人的语法程式,也是不可能的。关注情感所需,才是进入艺术制造的原发点和起始点。2019年5月12日
颜料本身就具备着情感的述说功能,远远超出艺者的想象空间,就如同四季变迁,本身就具有诗歌与乐曲的回响。艺者就是个拼凑者,将故事的零星碎片,挤兑在作品中,强行直言,与颜料协商解决着故事的陈述方案,有时达成暂时的可能,终了也是不太欢快的离开了艺者的视线。艺者个体的主观陈见,决定了颜料的命运与话语,也许颜料被选用者,强行述说者另一个故事,也许与艺者的初衷背道,无奈之下,各有言词叨叨叙叙,让观者头绪全无,或三方洞天。艺者与艺材的关系,是在纠结与矛盾中,生出道理,而非艺者主观强夺而运行。把握与拿捏间,尽也能各行其事,畅快四方或八面,艺品本身就是个矛盾体,也许更象婴儿的哭闹声,或也参杂着老者的衷言与回望。毁灭与重建始终延续在拼凑与争论的过程中,也许命运交响曲说的也是这个问题,而反复被后人寻找着当时拼凑过的各种碎片,力图解读着拼凑之原因,一生或永恒或无解或曲解。2019年5月8日
我们制造艺品也许是在述说着一个谜,述说着过去的事,总是想在当下想解开这个永远解不开的谜。我们总在呐喊与沉默之间寻找着最贴切的答案,我们总是在现实与梦境中追逐着一个无边无际的空间,我们总是在尝试解读着基因与符号的密码,我们总是在有序中规划着新的无序,我们总是将诗歌与乐曲的美妙浮夸抹去,我们在毁灭,也许之后没有重生,留下了残枝败柳的呻吟。艺术的存在,也许就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艺术永远在向你召唤,也许永远也靠不近她,永远让你在崩溃与重生间纠结,让你永远追赶着这个永远解不开的谜。2019年5月7日
艺品的制造过程与完成,有时是个复杂的组合状态,有时可能是非意识之意识状态。制造艺品,集合动力是逐渐形成的,有时在瞬间可能促成集合动力或称理论理智驱动,在原发直觉感悟状态中,集原始学习状态的脱胎,可能进入空洞感悟区,这时重复与偶发并进,或在某一时段错误拿捏,生成艺品。艺品制造的原材料与技术实施是有限的,但在过程中极可能出现未知区间的审美定论差异,这时的纠结与矛盾,可能是自我潜意识的呼唤,能否建立新秩序,便是态度与原则起着决定作用。艺者长期的意识组合动力积淀选择与否定建立,才是挖掘自我认知的根本初衷。艺者在艺品中的述说,而逐步进行自我模式的调整变化,也是伴随艺者一生的事情。艺术探索无穷尽,也许一生都在整理思绪,在自我错误中再犯错误,可能就离自我述说的模式不远了,而这个自我错误是指脱离常规审视述说模式,进入本我的发现模式。艺品无对错,只有述说深浅或方向不同。(2019年5月4日)
架上绘画艺术分具象和非具象或抽象艺术。非具象或抽象表述介入,无需太多的传统基本技术学习,因她是不同与具象的表达语言,她比具象表述更宽泛,更多元,更潜意识或在有无之间不断转换而完成表达的。学习此类表述方法,可能更多的是在感性与理性变异中进行的,当艺者的灵感或情绪有要求表达时,则对某种色或某种图式情景,或只是无意间的着色区间进行无意识介入,之后可能要对画面全面涂抹,并应用不同的兴趣色或情绪色,进行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拼接涂染,或参杂不同的无意识或有意识的形色符号落定,并随情绪与故事支撑的助推,而结束了一次非具象或抽象作品的历程。其中遊戏或文化修为的并用或单一状态使用,都是可存在的。所谓技术,也就是先人总结出的陈述经验,或数学计算方式,但这些经验在现当代艺术或非具象作品陈述时,都可用或间断应用,或彻底不用,因为艺术永远是创造模式,与延续或称传承模式同时存在的,个体修为所好所为才是主体,在艺术创造中,个体的重新认知与个体的自我模式表达建立是最重要的,过多的掌握已存在的各种技术与模版,将很难摆脱已有的而更多的失去自我创造力,但前人之艺术道理可研读,只是为了不要与之模式撞车或雷同。美术学院教学大纲之多年在微调中改进,已不合适宜了。学艺术,做艺术重在修成独家语言模式,而非前人之复制品,或延续品,技术是在个体陈述过程中,累积自我经验而逐步完善,或进行多次否定中形成的,艺术家都应是在不断的否定之前,不断的否定自我的探索中而作为的。(2019年4月30日)
艺者创造艺品的初衷动能,是靠心灵意识对某种故事,或某种物象的感动而另有所言的,或对某种图式产生了要表达的渴望而行为的。至于艺品的图式研发积和,或利用技术的实施完成作品,均在选择预案中开始的。技术的原创几乎在当代,都已是在开山鼻祖的作品支节处借用,或秩序上发生更改,以及在应用微调变异中实施的,几乎技术创新也是在此基础上变异领悟而来的,所以技术就相当于乘法口诀,无需想的太多,定式已经形成,为我所用即是了。而对于图式的选择和感悟,也很难脱离前人的某种影响,也许是微乎其微的影子,也是存存的,并非天赐物物而作,石板花果盛开,但不排除新物种与天才的出现,或伟大的新思想盟发。任何艺品变化至当代,绝对创造几乎是不可能的,也无需纠节在此问题中,一切都会有沉淀碑文的。艺品如能真实的反应艺者的感动空间,就应是不错的作品了。在具象与非具象作品中,非具象可实施的图式空间更大一些,而具像作品,无非是内容形式的组合变化,或风格的利用选择。而非具象则可塑空间相对大一些,(这是说的在传统材料下的行为)因为非具象就是可以根椐艺者的控制或纵容,而成为任意图象。非具像图式的生成,主要是靠艺者的新奇观念为圆心的,其中也可含具象的思维模式,只是符号不同。图象生成有从前人作品中整体或局部中感悟或延续的,也有从自然或社会意识形态变异出的符号道俱扭曲而来的,也有从不断尝式探索中偶得图式定格的,也有用不同材料中产生另类灵感的。所有等等,无疑都是在已有的土壤中杂生的,在这个意义上讲,艺品已没有创新,只有变化组合,但来源于自我感动,对艺者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学术和世俗美图的鉴定确是也有区别的。(2019年4月17日)
现代艺术或非具象艺术或抽象艺术,在地域大众审美系列里或地域假艺术权势中被严重拒绝或根本不理解,或也无水平理解,但她是存在的,灿烂的,阳光四射的,也与伟大的古典主义并驾齐驱,早已成为现代人的审美品赏的重要区域。我们无视她,拒绝她,排斥她都无意义,我们只能尽快的参与尝试的去懂她,去欣赏她,因为落后的审美样式,并不能捍动她的坚定性,和前赴后继连接着人类灵魂的强力动能,就象对交响乐的欣赏,我们也包括作曲者本身,只是知其一二,在作品诞生之日起,她将自我述说着灵魂的诗篇。现代艺术的诞生,是人类审美走向更深层次的一次革命,也是佐证了人类文明不同于原始或早期以食为天的初级生存阶段,当宗教或信仰的古典主义或崇尚现实表达的写实主义存在之后,审美区域必定向直指人类基因或灵魂深处挖掘的现代主义拓展,艺术或引导人类的精神文明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艺术无止境,固守一种自我需求的程式化进程,也许是一种功利的可悲,艺术创造者会用艺术将陈旧的过去式审美,一次次涂染覆盖,未来永远是和新奇的艺术观和艺术审美共进的或超前出现的。(2019年4月16日)
我们的艺术行为,首先是传统中学习和地域空间影响中成长的,也是在前人广泛的探索中受益拔苗。我们是主杆的支节,还是天物降临生成幻想,都离不开自我身体与灵魂的广义与狭隘,我们能走多远,能变化多少,或成为未知的空间。人类除已知的自我体状科学解构,还存在许多的未知的结构体,也许艺术的多半变化是从未知结构体中生成的。当你用材料触及表述空间之时,你会或多或少的感受到某一时段的空洞区,也许这个空洞区使你茫然,但瞬间则产生了新的动能,及过去时之搅拌能量,或即时空洞触觉生成波动能量,在色与形或灵与肉之间,有种杂生效益生成,触觉感应被连带,或也激活了未知空间的未知动能,也许这一点,称其为艺者的灵感。能触碰到这一时刻的反应,并能拿捏住其中的原由奥密,而逐渐清晰显现,则也许是艺者动能的拐点,此时段的新规则,完全脱离了传统所学,或因惯性所成之常态,也严重背离了地域或功能的正常反应,只是奇妙之因果,也许艺者就离艺术的空间更近了。但此时只是化学变异,生成可持续性反应,动能累积,还得是在不断行走中出现反应,方可天体感悟,不断生成夹生之鲜活艺品云云。(2019年4月15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