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油画家王亚中——艺术笔记与作品

抽象作品制造时的实时介入,有激情冲动时动能助推,有狂燥情绪之发泄可能。激情冲动时,则有严格的章法可控状态,技术与形神的严谨与张力,达到可融可互为支点的述说。狂燥之情绪发泄介入,是在更多的表层肢体语言中收场。两者介入动机不同,但相同之处都是在携情绪而做。激情是一种在理性范畴中的动能而言,激情只是动态触发点,而在过程中融汇贯通着方法的使用,不断的选择,更改,交换,去舍,最终达到理性所定格样式。而狂燥之介入,是重在表象的肢体冲动或更原始单一,而并无理性之触入,也无道理可寻,更谈不上述说情怀。道理与故事的相互对立统一,章节有度,拿捏节奏与曲调的并进,并循着一条或多条故事精神延展,才是进入抽象作品制造的先觉态度,是有与无的共同体,而非绝对化的抽疯态度去发泄色着的搅拌,更重要的是结局落幕时的理性归纳合成。(2019年2月6日)

大师们已经在艺术领城中,将形式的变化,占据了所有的空间。无论技术上的涉略或所陈述的格局内容,都已渗透。我们后来者,在努力的探索追求,变幻着圆心半径,点线面的更改,或在内容上的更替,或在材料上的变换,言之,都很难有着革命性的创举,我们只能牢牢地撑控着一个微不足道的自我认知前行,填充着大师们为所剩余之空间缝隙。无论当代或现代的云云作品,无疑不是前者之支节生长。论写实,我们在描摹,论抽象,我们只是在肢体的浮燥,论新奇,我们也是在表层中对现实的异议。艺术的根本是自我对他体的视觉认知而言论,但人类的共性所有偏差能有几何,作品不同与前人的品相,几乎不可能不重叠前人的足印,也许只是毫厘间的差异,也就算名就了。(2019年2月1日)

关于艺术的真伪,优劣品相争论是一直存在的,也是伴随着艺术的不断变化而起伏的。艺术应是宽容的,只要艺者心存善念,书写个人认知,都是可以存在变化的。艺术的审读解析也是众口不一,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是地域不同,需求变化口味而赏析体悟就可以的。艺者创造的艺品是多元的,更存在不适宜常规之审视作品出现,归类定存,兴趣或文化指向不同,生出的艺品也各千秋,各行事,观者讨论,时间沉淀,作品内涵发酵,引发的公众语言定论也不同。单一的传统或逆传统或古典或现代,或新词当代,也是据不同的伦理与雅俗称谓而并进的。美善或调侃,或激进都会有理论跟随,一家之言在艺术领域的统霸,只是艺术的灾难,谁是最好,谁是最对,只是相对深刻而言。人类的文明是人类的道理生出的,未来艺术将变化成何种形态,都有出现和存在的道理,艺术家只是坚守个体认知道理的呐喊者,和自我故事陈述的主导者,也是不断修正自我的革命者。艺术品没有最好,只有不一样,或称真的不一样。(2019年1月27日)

艺术的程式都清楚,色调,黑白冷暖也都清楚,构图透视也清楚,古代当代状况更清楚,是什么问题让我们纠结而不得艺品其内涵,应是故事形态的转换软件未下载安装。艺术家和大众在参与和观赏艺品时的区别,在于非艺术工作者未关注生成辨识艺术与非艺术的转换软件,或是将某种图式生成,而未能用转换角度,或转换意识参数去解读,所以只得到图式常规审读的方式去读,则词不达意,或肆意断言。一件艺术品的诞生,定是制造者开通了,或变异了表象或表面状态的另类渠道,或称将现实用艺术语言去陈述,所谓艺术语言与现实故事的更替转换,有其可循的感性规律和理性换算,而非直述状态。生成转换语言需长期审读画理,感受其转换形态的感觉公式,而合自我感性语言的微调或变异操作,过程中确实渗透了艺者长期的审读性格,而更少众的进入了精准述说的自我意识空间,即曾叨叨的自我意识第三空间,观者也得循此路径,方可解读艺品而知三四或共享艺品鲜美之道理。学院式的传导艺理,而空白此学科,或只在边缘处解读,而不能让艺者专一路径,而徒劳忙活一生,或将艺术误解,空洞往返一世云云。(2019年1月13日)

艺术学习或分为两种。其一,即阶梯式的递进学习模式或称学院式传统的学习模式。其二,即自我意识储备空间与自然,社会意识空间主动互融后形成的第三空间,即更自我意识形态空间为驱动输出空间。前者属传统可读,可用原素捆邦自我被动空间所成,传统可读精神与技术,但并非介入艺术学习的先觉条件。艺术学习更接近自我意识空间为主的,为驱动的,为认识的,并与现实意识空间和未来未知意识空间刻意叠加互融的第三空间要求。而第三空间的形成,传统意识的读取应为第二位的,传统学习是回避传统,并非延续或扭曲变异,而主驱动应为自我意识对现实和未知空间的反射,自我重新设计而成的自我意识输出要求空间。艺术技能先行,或导致自我意识认知的覆盖,而艺术一生,并非艺术根本,而是他人或大众艺术一生,终生不得艺术,终生非我艺术。(2019年1月7日)

艺术学习的终极,是抛弃一切已伟大成碑的思维路径,形式。艺术学习的初始,须明确只是借鉴已有模式工具,来完善变异为自我工具的道理,开通自我意识隧道的大门,宝藏就是本我意识层下层,或称自我意识之母,潜意识,意识流,而非收纳,保存,已应用的文件夹。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建立自我转换工具,将事件,文学,故事,信息流或称多种光速分子偶得物质成份或意识杂片,转换为艺术精确或接近精准的自我意识形态存留搅拌,陈酿发酵,沉淀,蒸馏,雾化,灌装自我意识储备库,时待外界触发点,或反射生成述说需求时,自理成章,成品。我们是做艺术的,而不是抄录拼凑别人艺术的窥视者,更不是生存之道的林家铺子,我们只是完善自我认知灵魂的信息库,然为新生命诞生劳作,耕耘。艺术家的一生责任也就如此了。(2019年1月2日)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