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展览期间,艺·凯旋画廊特别邀请了资深媒体人、《艺术当代》特约撰稿人谢慕,与艺术家涂曦就近两年的生活和创作状态进行了一次简短的对谈。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798艺术区鲜有画廊开展,艺·凯旋画廊在3月21日开幕的《赋·调》涂曦个展,经过预约之后,我去了艺·凯旋画廊,整个展览现场少了平日798的喧闹,多了几分安静,这份安静让我在看涂曦这批作品时,思绪从画面上的河塘、马匹、松树飘到了很久没有看到的河水边、草地上、花丛中......
涂曦是一位1982年出生的艺术家,2006年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毕业之后,又去了中央美院研修,现在工作和生活于北京。对于青年艺术家来说承担着生存与艺术创作的双重压力,很多艺术家都搬离了这座大都市,而他幸运地坚守着自己的阵地。我和他对于近两年的生活和创作状态进行了一个简短的对谈。
Q:您这两年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是怎么样的?
A:近两年生活和工作规律得和上班族一样,日常生活都千篇一律,每天的不同只是体现在创作上。
Q:从这次展览作品来看,画面和技法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具体哪些作品中呢?
A:画面和技法的变化对我来说,这是个很缓慢的变化过程,作品放在一起似乎才看到了点变化,技法和画法密切相关,我一直在试验中,才找到二者最合适的点。在《大洪水》的作品中尝试用腐蚀的办法来丰富画面质感和层次感。作品《映》中用了醇酸树脂颜料流淌的手法。其他作品中也用了打磨,腐蚀,罩染,遮盖胶等手段,在这些尝试中我一边熟悉各种手法的流程和效果,另一边和各种材料会有个“交流”,以便在合适的时机,将它们信手拈来。
Q:从《观念的皮层》个展到《赋·调》个展,整体感觉从物理层面到精神层面的跨越阶段,作品中的精神性的东西更多了,你想表达的精神性主要是哪些角度呢?
A:吴鸿老师提出的“观念的皮层”的概念更多的是强调画面空间和现实空间的错层关系,突出画作是区别于现实物像的另一种现实的物性。“赋·调”这个修辞可能更加微观和具体的阐释了画面中的色块,形体重新组合安排而产生新的意义或精神性。
西方绘画演进是建立在现代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例如对透视法、对色彩关系的研究,现代主义绘画对形式简化进而回归二维平面对画面结构的研究。而东方绘画是非理性、非再现性的,是形而上的,这次展览的作品也是对图像解构,重构,创造出有意味和精神含量的情景感,或者说是一种“场域”来赋予所描绘对象新的意义。
Q:《瓦尔登湖》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散文集,有的人认为很枯燥,有的人认为是很有深度的思考,你看过之后,哪些情节对你来说十分触动?
A:《瓦尔登湖》是我大学时期看的,当时觉得又抒情又晦涩,文中描绘的丛林里各种情景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历的丰富,对书中的文字也有了更切实的理解。书中记录了梭罗两年多隐居生活的心路历程和感悟,以及对生命意义、社会经济、生活方式、政治体制诸多方面的反思。摘选俩段给我触动最深的供赏析:
“在宇宙各种各样的星宿中,有着多么遥远而又不同的生命在同一个时间里凝望着同一颗星星!大自然和人生正如我们不同的体制那样各不相同。谁说得准,生活会给别人提供个什么样的前途?还有什么比我们彼此的目光一瞬间的对视更伟大的奇迹吗?”(让我想起了阿布拉莫维奇与乌雷的对视)
“许多人过着看似宁静,实际上却是没有希望的生活,这也就是绝望的命运的安排。你从失去希望的城市走向没有希望的乡村,像水貂和麝香鼠那样安慰自己。在人类的休憩和消遣之下,实际上隐藏着传统的恶习,无意识的绝望。”
涂曦,《栖息》, 40x50厘米,布面油画,2020年. Tu Xi, Perch, 40x50cm, oil on canvas, 2020
Q:你住在哪里?你现在的生活状态和梭罗接近吗?这种状态对创作有什么影响吗?
A:我住在望京,工作室在顺义李桥,每天两点一线,路上会经过很有意思的三段路程——北京最堵的大山子桥、机场高速、京平高速,路上的车辆和人群各不相同。大山子桥骑电动车的务工人员,望京上班族,买菜大妈,外卖小哥等,多元混搭着市井生活;机场高速上去往机场的出租车,大巴,商务车居多,国际大都市的气质;京平高速飞驰着去往外地的货车,粗旷得有些危险。
这三段路仿佛是三个平行世界,有点像作家郝景芳写的《北京折叠》里的结构。而被边缘化的艺术家群体作为一个旁观者穿行其中,像一个失眠的人在午夜云游,每天去工作室的方向和正常上班族相反,像是农民下地干活。从事绘画这个古老农耕时代的艺术行当,不禁觉得很是荒诞,但也符合绘画如今的现状,可能这种“不合时宜”的艺术媒介将永远有意义且不可替代。因为它是情感,思维,视觉逻辑的复杂载体这是人工智能无法模拟的。
Q:这次疫情对你来说,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会对你的创作方面产生触动吗?
A:这次疫情不会给我创作带来什么影响,这个突发事件没有波及到我个人对社会与整个时代的感受和判断。这次疫情还是让我觉得无论何种体制,种族,信仰,人类真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地球村”的概念被加深了。
关于对谈嘉宾
涂曦,1982年出生,2006年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200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写意油画班,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他的作品用形状、色彩、材料质感、空间语言营造出一个观众易于进入和感知的现实景观,非图像本身,而是带有人性温度,个体经验,集体无意识的集合体。
近期个人展览包括:“赋·调:涂曦个展”(艺·凯旋画廊,北京,2020)、“观念的皮层”(艺·凯旋艺术空间,北京,2016)、“亲切的疏离感”(北京空间,北京,2013)等。近期他参与的群展包括:“艺·凯旋夏季特别展-绿光(第二回)“(艺·凯旋画廊,北京,2018)、“青衿计划——青年艺术家联展”(正观美术馆,北京,2016)、“最绘画——中国青年油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15)、“UCCA收藏家私享会“(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4)等。
展览现场
Installation View
正在展出
Current Exhibition
赋·调:涂曦个展
Polyphony: Tu Xi Solo Exhibition
艺术家: 涂曦 | Artist: Tu Xi
展览时间: 2020.3.21-5.7
Duration: 21 Mar - 7 May, 2020
地点: 798艺术区 艺·凯旋画廊
Venue: Triumph Gallery, 798 Art Zone
【观展提示 Visting Tips】:
相关阅读
作者:艺·凯旋艺术空间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