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元青花是灼手可热的。但凡玩收藏的朋友,无不以拥有一件元青花瓷器为此生最大梦想。元青花又是烫手的,据专家学者考证,流传至今有序有据可查的不过三百多件,绝大部分收藏于海外博物馆和国内博物馆。藏于私人手中的寥寥无几。极少的存世量,极大的知名度,造成这种早期非成熟期的青花瓷器身价不菲。
最著名的是两件器物。一件是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的鬼谷子下山罐,当时价格是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2.4亿。一件则是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至正型元青花之标准器,张文进款元青花龙纹象耳瓶(此器为一对)。八十年代以来,景德镇高仿元青花者,在利益的驱使下,穷极智力,折耗物力,大批元青花瓷被仿制出来。
俗话说,假作真时真亦假。自从鬼谷子下山之后,大批鬼谷子下山出现了。也自从张文进供奉之后,大批张文进出现了。毫无疑问这批东西里绝大多数都是赝品。但是,鬼谷子当时只烧制了一个还是当时就是一批?张文进当时确实就是一对,而不是一堆,这在张文进瓶身的铭文上已经说明了。(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 奉圣弟子张文进 喜舍香炉花瓶一付 祈保阖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 星源祖殿 胡净一元帅打供)。
元青花瓷器炙手可热。原本只是学术界的研究课题,近年来因为一件鬼谷子下山大罐的拍卖,在国内掀起了收藏研究的高潮。也由此带来了历史上第二次仿古作伪瓷器的高潮。元青花鉴定要点,近年来归纳总结的很多。网上到处可以查到。不过,由于秘诀已经公开并且广为传播,收藏家知道的秘诀,仿制者了解得更多。收藏爱好者手上没有见过真货,仿制者手上却可能真品不少,而且都是解剖后货。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年元青花大火,玩收藏入门者都知道元青花,都想便宜捡漏收藏元青花。所以。元青花早些年就是古瓷收藏的重灾区。老陈我自身是一位业内资深古玩经纪人,家族世代收藏可追溯至清代,专修考古专业。经常穿梭于各大拍卖行和博物馆,曾亲自策划过许多大型拍卖活动。目前老陈任职于香港福羲国际拍卖行,负责于市场藏品征集一职若你手上有珍品瓷器困于出手,想找正规平台参加拍卖,有缘者可与老陈联络壹捌伍,伍玖贰叁,贰贰壹捌不成交无任何前期费用。其它勿扰!由于本身对元青花的喜爱,老陈曾与业界多位教授实践探讨过关于元青花鉴定中的问题,特作此文,下面老陈分享几点自身常用的一些鉴定技巧。
1:纹饰痕迹
在涂抹时的绘画纹饰中有熔溶流淌痕迹,象钧瓷中的蚯蚓走泥纹痕迹,这种痕迹是钻胎入骨的。在苏料与浙料勾兑中常出现这种现象。关于苏麻离青,很早以来在古董商和后挂彩工艺人当中一直流传着用乌黑色的苏麻离青在干燥的瓷坯上绘图案,再挂上白色的长石釉,经1200度高温烧造,图案的颜色由原来乌黑变为像蓝宝石一样鲜艳美丽的兰色的说法。
2:苏麻离青料
在线绘和涂抹的下缘有锯齿状的釉流淌或流散、晕散。色料轻时,斑、线涂绘中常出现晕散的图案边缘。真品低锰高铁,真品的锌铁比很小;真品含微量的砷;真品含钡少;真品杂质少。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明宣德苏麻离青和国产钴土矿的测定得知,宣德苏麻离青含铁量高,含锰量低,而国产料含铁量低,含锰量高。
3:看底足,胎质
元青花的多数胎骨为高岭土掺瓷石,称作二元配方。由于生产元青花的窑口不同,胎骨的特点就各自不一。经过配方的胎,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柔韧性,能够较大程度控制高温变形,保证大件器物的成型率。宏观看胎底有松软的感觉,没有明后期瓷胎坚硬,多数器底有沙眼、修底不光滑。琢器底足留下的乳丁,是部分工匠修足的特点。有一半器底露胎处有釉斑,多为窑工留下的记号。有人认为元代的真品必有火石红,还有一些玩了几年古瓷的人认为,火石红是时间久了、胎老了才会出的,这些都是误区。产生火石红的因素有两种:一是胎土淘洗不精,含铁量较高。二是烧造时垫烧物与器底产生氧化所形成。事实上,多年观查实践证明,元青花的胎底有一半不见火石红。
4:从釉层判别
釉是瓷器的外衣,同样元青花瓷器的釉是青花得以明亮显示的重要法宝。一般情况下,元青花瓷器首先是白底釉或者青白底釉上面画青花,然后再罩上透明釉或者影青透明釉(少量的枢府釉上也有青花,但多都不理想)。釉的薄厚、流动性、与底釉的结合度,都是影响青花发色的因素之一。我们再鉴别元青花瓷器釉层是否具备老瓷特征的时候,必须考虑综合因素和釉层薄厚、烧结温度的因素。再就是釉的自然腐蚀,使得釉面的玻璃质面是整体或局部受损,但这种受损是多局部和多层次的缓慢受损,并不是现代采用化学方法的一次性全面受损。各个坑口出土元青花的釉面都有所不同,有大旧如新的,有釉面不同局部蚀失的,也有完全失釉的,不同的坑口要对釉面有不同的对待,熟悉各个类型的坑口釉面特征才是关键。这些特征的掌握,必须大量观察和实践,并非纸上谈兵就能掌握。
5:内壁接胎
元、明至清康熙早期,罐的制作腹部都有内接口,有些元青花仿器腹部、足部不见接口,有的赝品为了省工时,把盘口罐颈部接口对接在明显的上方位置,违背了时代特征。元青花梅瓶、玉壶春、除六棱八棱外腹部必须有内接口,这才符合当时工艺。
6:内胎施釉
有些仿品为了遮掩新作新胎,把器内施满釉,而真品只有在元末时出现非常少的罐内、瓶底施釉,而且非常稀薄,手感滑润。有些仿品器内接口有10毫米左右的带状接痕,而且留下修理毛刺,没有真器接口风干的特征。
任何古陶瓷鉴定都不是单一的一个方面,需要对器物进行综合判断之后,才可以最终下结论。元青花瓷器也是如此,而且要更加注重综合判断,才能符合其鉴定标准。以前人们往往不注重核心的胎体和成型工艺,只把标准定在青花是否有透明感,是否有晕散,是否有大小分布的颗粒状,是否有下榻吃胎骨的聚集坑点等等,好像只要具备这些因素就可以认定是否是元青花。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就最好的湛蓝型(顶头青料)元青花青花特征因烧炼精细和除铁干净,并不具备这些特征。还有现在景德镇的地下高端仿家,也使用西亚进口钴矿料,对这些特征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攻克。真正的高仿元青花,不是资深人士,单纯的依据这些绝对会吃大亏。
若问笔者何处寻,细看文中第五段落!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