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龙”字中的精气神——《汉字故事饕餮日》
龍、龙( lóng)象形。甲骨文。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基本字义:传说中的神异动物,特征是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生物。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皆龙身人首(或蛇身人首),又被称为“龙祖”。相传龍为中华民族为龙的传人。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龍最早甲骨文为象形独体字,对龍的描绘为兽首蛇身之状,具口有牙,弯曲之身,头顶有“辛”似角或利器,身上有爪,鳞,“彡”、“匕”等抽象符号。篆书时期独体逐渐分化,形成左右结构。整体演变呈增繁过程,主要体现在丰富汉字含义和增加装饰效果方面。(图1)为清代书法家邓石如书写,左右结构。(图2)、(图3)、(图4)均为左中右结构对称汉字。三者均采用同元素复制法,将右侧结构对称镜像复制到左侧,形成正反相向对应包容机制。(图4)是在(图3)龙的基础上,对称发展开来,巨口开放,珠目圆睁,龙须荡迤,双角崛起,尽显“开口吞三江,决眦魉遁藏”苍龙之霸气,好一幅威龙脸谱图!好一派精气神!
见《艺典》916、917页。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