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笔精墨妙·意境悠远——品读黄伟锋中国画艺术

【本期推荐】
当代艺术家:黄伟锋Attachment.pngAttachment.png黄伟锋,号半瓜,浙江杭州人,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专业。现任杭州西子画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会员,浙江省逸仙书画院画师,杭州黄宾虹学术研究会会员,杭州钱塘书画研究社社员,中国国画院上海分院画师,上海逸仙国画院画师。杭州市书画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南昌理工学院客座教授。Attachment.png静悟天机
——
黄伟锋画作的禅味
文/陈梦麟
读黄伟锋先生的画,迎面扑来的是一股静气。再深一层欣赏其笔墨肌理、经营章法,更是清净如洗,平和自然。在静、净的境界中,却透出一派生动活泼的天机。我想,这就是伟锋献给读者的精神食粮吧。
一、静,却是活泼泼的
诸葛亮说:“宁静以致远”。王维说:“晚知清净理”。画品本就以静为高。黄伟锋的山水,无论是大幅长卷,还是屏条小品,给人的感觉,就是静。他画的林木丰茂是寂静,群山大壑是幽静,浅滩平沙是恬静,即便是一勺水,一片石,也静如太古,好像本来就放在那里似的。Attachment.png意贵乎远。不静不远也。境贵乎深,不曲不深也。”为了抒发宁静的心境,黄伟锋往往表现幽深的场境,有的曲径通幽,有的峰迴路转,有的巨谷深壑,有的遥岑接天……尽量地营造出远离红尘的境界,好像深山里的一座冷落古寺。
可是,“静”并不是死寂。如枯木禅那样,“寒灰枯木去,一条白练去,古庙香炉去,冷湫湫地去。”伟锋笔下的“静”,是“鸟鸣山更幽”的静,在宁静之中透露出一派活泼泼的生机,回归大自然的本来面目,表达出“天道无言,生生不息”的至深哲理。Attachment.png以他的近作《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为例,群峦错立,林木丰茂,峡谷林梢间,现出江水曲折而来,波光潋艳如练,远处隔江群壑幽深,峰峦接天,风烟缥缈,就在这深山野水之间,出现一叶扁舟,舟上行人正在指点江山,好像在这静静的山谷之中,除了水声,就是游人的惊叹。
整幅画浅绛铺底,墨青渲染,惟有船上人物一点红,和夹杂几株红树,跳了出来,露出静中有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天然生机。人,本来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二、 净,却随意自然
面对黄伟锋的浅绛山水,仿佛看见黄山脚下那位渐江老和尚,干干净净的,清旷淡泊,一尘不染。但是,他不像渐江那般冷峭孤洁,而是随意平和。一支细笔羊毫,勾勒点皴,走笔似乎很随心所欲,而惜墨如金,笔不妄下。Attachment.png笔墨干净,从来是文人画的极致,黄公望、倪云林,所以能楷模千秋。董其昌、八大融入水墨后,近代惟潘天寿不为外物所惑,坚守着这一东方艺术之高峰。
黄伟锋的用笔,不雄强,不张扬,不骄不躁,好似一个老学究讲课,不徐不疾,娓娓道来,但落笔准确,很少改笔或加笔。墨色远近浓淡,枯涩随意,笔线勾定,很少皴擦,略加卧笔苔点,一派古人风貌。然后淡淡渲染出阴阳远近,色不碍墨,依然是清澈明净。这与当今流行的阔笔重墨,纵横挥洒,乱渍杂皴,以求雄强,大不一样。我想这也是伟锋自己本性使然的独特风格吧。Attachment.png黄山谷论文云:盖世聪明,惊彩绝艳,离却静、净二语,便堕短长纵横习气,涪翁论文,吾以评画(南田语)。伟锋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没有堕入世俗习气,故而画作一直向逸品的高峰攀升。
三、 心契天机
伟锋的画,可以宁静,可以淡泊。假以时日,再进一步脱俗,臻于空灵境界,那可达到“直使人作天际真人想矣”。
最近看到伟锋的《春、夏、秋、冬》四屏,真是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山不能言,而人能言之。四屏都保持着伟锋“静、净”二字的基本风格,而渲染加强了,以显示四时不同的气质,这里,没有人物,因为山已拟人化了。Attachment.png恽南田云:“笔墨,可知也;天机,不可知也。规矩,可得也;气韵,不可得也。以可知可得者,求夫不可知不可得者,岂易为力哉?昔人去我远矣,谋吾可知可得者。则已矣!”这,是作为画人毕生求索的目标,如何以可知可得的笔墨、规矩,求索于不可知不可得的天机、气韵,愿与伟锋共勉之。Attachment.pngAttachment.png《山水作品》Attachment.png《山水作品》Attachment.png《山水作品》Attachment.png《山水作品》Attachment.png《山水作品》Attachment.png《山水作品》Attachment.png《山水作品》Attachment.png《山水作品》Attachment.png《山水作品》Attachment.png《山水作品》Attachment.png《山水作品》Attachment.png《山水作品》Attachment.png《山水作品》Attachment.png《山水作品》Attachment.png《山水作品》Attachment.png《山水作品》Attachment.png《山水作品》Attachment.png《山水作品》Attachment.png《山水作品》Attachment.png《山水作品》Attachment.png《山水作品》Attachment.png《山水作品》Attachment.png《山水作品》Attachment.png《山水作品》Attachment.png《山水作品》Attachment.png《山水作品》Attachment.png《山水作品》Attachment.pngAttachment.png《花鸟作品》Attachment.png《花鸟作品》Attachment.png《花鸟作品》Attachment.png《花鸟作品》Attachment.png《花鸟作品》Attachment.png《花鸟作品》Attachment.png《花鸟作品》Attachment.png《花鸟作品》Attachment.png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 手机用户2829726

      👍👍👍
      01年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