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卖仿品我的就是引我进门的“师傅”

二十五、卖仿品给我的就是引我进门的“师傅”

    十四年前,我开有一家装饰公司荷包里经常有点钱,就无形中爱往武昌彭刘杨路跑,因为那里的花鸟市场里有二十来家古玩铺子。纯属棒槌反正乱买,看看喜欢就“下叉子”。一来二去逐渐认识了几个经营者,其中有个长着兜腮胡子不到30岁的年轻人大冶小魏,没有开店属专门摆地摊的。看到我喜欢漂亮的瓷器,他也开始每次带一两个来,说是老家收的。完整、漂亮、官窑款识,那时候也就几百元,最贵的也不过千元。他也往我家送过货。记得有一个黄釉雕瓷的百鹿尊乾隆款,工手一流,老婆爱不释手。这件九十年代的仿品在我开店后也是被大冶开店的买去了,还是赚了他们的钱这是后话。
    东西买了不少,收藏热也在全国兴起。于是我也到香港路古玩市场开了一个小店试试水呗——是骡子是马要拉出来溜溜!没人买!这你就知道了你买的东西的对错。后来小魏也来香港路开店,我就给他说这件事。他说当时我卖的都是老东西,但是不好看你不喜欢嘛!确实如此。我还是继续开店,还是继续买他的东西。我对他说,在这一行你就是引我进门的师傅。你放心,我买了就买了买错我学习了,是我的眼力不济不会怪你。我相信,我一定会在你这里把损失“买”回来的!
    实践证明,没有买过假东西的,就不知道真东西是什么样;同样,没有过眼过手真东西的,就难以分辨假东西。古玩一行就是需要在真与假熔合的“炼丹炉”中去不断的练就你的“火眼金睛”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那些买了打眼货就捶胸顿足、怨天尤人的做法实不足取。试想:你只是学前班的文化,想上一堂课就能够马上达到中学水平可能吗?我认为,眼力是在不断的买卖中悟出来的,是在残酷的经济战场上真枪实弹的摸爬滚打中干出来的!博物馆里的人有眼力吗?不可否认有。但是他们长时间在“纯真”的环境里生活,看他们所熟知的东西一看一个准,但是要他们到民间去,到鱼龙混杂的地方去,到按照博物馆的东西仿制出来的东西面前,结果也许是另外一回事了。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作者:二濯堂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