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或许哲学(2)

标签: 刘晓林      艺术  人类 

鸡与蛋之先后及艺术及其他
——再论认识

刘晓林


    “与其说世界是分门别类的,不如说是人的认识局限切割了这个世界。”我再次把哲人的话移借过来置于文前,以帮助我来阐明要论证的话题。有不少人认为性格即命运,我赞同。如果有人觉得认识即命运,我更赞同。


    鸡与蛋的先后问题,据说困扰了芸芸众生不少年。到底鸡出现在前?还是蛋出现在前?之所以令人们如此反复的追问,在于人们将原本属于“有限循环”的问题视为了“无限循环”,反复追问的最终结果便是令你产生不解的困惑。所谓的“有限循环”,即当事物内部的循环进行到一定“状态”时,循环进行不下去了。此时,“悖论”产生!换言:A推出B,B推出A,这样互推若干次后出现了A推不出B或者B推不出A的情况。如果我们承认世间万物的发展变化,那么在道理上讲“无限循环”是不成立的。自然,万事万物的“历程”应该是有始有终,但谁能保证居于整个“历程”中抛开始终两点的中间“状态”可以恒定不变或者呈一种极其有规律的方式:自起点开始就可以持续运行下去直至终点呢?另外,如果我们承认宇宙的无限性存在,那么作为并非“诞生”于宇宙之初并且也无法见证宇宙初始“状态”的我们又如何精确确定宇宙及生存于其间的事物的“始”呢?同样,有限“历程”的我们(包括理论上讲的所有“人类”)对宇宙及生存其间的事物之“终”也是无法精确确定的。说句白话,宇宙本身及生存其间的万物应该有始终,但我们最终对于“始终”不能精确确定事物那一瞬的时空状态。(在这一层意义上讲,绝对的“点”是不存在的,“点”永远可以持续“分割”下去。)因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性导致了我们对于“始终”两点的中间“状态”更是无法精确把控。


    按照我上面的说法,究竟事物的“始”重要还是“终”重要?抑或是中间“状态”重要?难道无解吗?都不是。对于事物的处理,我们要“微观”与“客观”并列去想。否则便矛盾重重。人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也就是对事物的处理,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具体的环境中。我一向持这样的观点:事物的解决方案往往就在事物的本身及其周围。于是我们可以这样说,当我们研究求证事物的“始”时,自然“始”及“始”的周围是最重要的。以此类推,莫不如是。


    下面我想把话题回到“鸡与蛋的先后解”本身,到底鸡与蛋的“产生”谁在前?谁在后?先后的问题事实上是“始”的问题,于是我们来从“始”及其周围入手来看此问题。前面我谈到,事物“始”的瞬间时空状态是不能精确确定,不能精确确定怎么办?通过认识来解决。我们知道,“无中生有”是可以作为客观规律来用的。任何事物在刚开始时所具备的功能属性与其发展若干时间以后能完全一致吗?不可能!我想说的是:在现在我们看来会下蛋的鸡以前会下蛋吗?而我们普遍的认为是鸡在刚开始就会下蛋,进化了多少年以后鸡仍然会下蛋;通过在“蛋”中的孵化,鸡才能降临世界。问题就出在我们自以为正确至极的认为中,谁能告诉你我最原始的鸡一定会下蛋?谁告诉的你我最原始的鸡一定是从蛋中所来?我的结论:先有的鸡,后有的蛋。第一只来到世界上的鸡不会下蛋,现在会下蛋的鸡若干年以后会不会下蛋也不一定!


    鸡与蛋的出现孰先孰后?这实在是人类在认识上给自己套上的“思维桎梏”!“衍生体”在本质上从属于“本体”,“衍生体”必出现在“本体”之后。无中生有使得宇宙间出现了无尽的“本体”,事物的发展性使得“衍生体”得以出现。这正如没有人(艺术家)哪来的人的艺术?只有非人的艺术才可以无需人的存在。艺术家与艺术是同在的,并且艺术家是出现于人为艺术之前的,无可置疑!(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是一部分“聪明”的中国人对贡布里希先生的至极误解,也是对人类常识的莫大无视。)

作者:刘晓林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