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
当代画家想入“大红袍”画册的不少。据说可能的原因如下:
1、“大红袍”起始于1993年。当时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以高规格、高品质首次出版了任伯年、齐白石、溥心畲、徐悲鸿、傅抱石等10位已故国画大师的专册,后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黄宾虹等10个专辑。自此开启了“大红袍”画集的系列出版。该专辑是为在美术界享有崇高地位和声望的大师级人物量身订做的一种高规格画集。因其学术性和权威性,长期以来备受美术理论研究者和专业艺术爱好者的推崇。
2、大红袍系列画集素以选题严格著称,入选者均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入选者均是我国近现代最著名、最有影响的画家、雕塑家,其中包括中国画家、西画家;中国画包括工笔、写意的人物、山水、花鸟等;西画包括油画、版画、素描、速写等。
正是由于上述据说的原因使得中国的当代画家对“大红袍”另眼相看。仿佛自己一旦“红袍”加身,就立即与齐白石、徐悲鸿等先生一样同属大师了。哪有如此好的事情?难道换了袍子就让人认不出来了?难道换了袍子就真的在艺术上陡然提升了?要么是真实的魔术表演,要么是自己臆造的幻景。
“大红袍”本来是稀有之物,慢慢地却蜕化成了寻常之物。当事物的属性发生了变化后,你我再挤进去又有何苦呢?我做天真之想:齐白石、徐悲鸿等先生入的“大红袍”实在是红,至少堪比朱砂!当代若干人入的“大红袍”在成色上就降低了太多——或者是曙红,或者是胭脂。一个人将数十万的“银子”投在了静止的“丰碑”上——“丰碑”是否可以不轰然坍塌?谁也不好保证。但阿堵物的确是从自己的腰包里出去了!
你我若在艺术还说得过去,在经济上还说得过去,披上“大红袍”在自家小院里转一圈,找一下“一览众山下”的感觉未尝不可。你我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一个人的“饭量”是硬撑不来的,分不清东西南北便容易贻笑大方。根本理由:“大红袍”,袍子而已!
作者:刘晓林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