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半壁艺谈”(20091113)看“雅昌茶舍”有人议古国语“留言”

 
风林火山(20091112): 中国正朔与中国官话的历史变迁
 
陈寅恪先生言:崖山之后,已无中国。诚如是也。
song41833 发表于 2009-11-13 12:08
 
据说,陈寅恪(KE)说他的名字读作“陈寅恪(‘悫’QUE)”——他或是南方人,发的是古“官话”的国音?

范曾大师也这么说,而他自己的名字本音“曾(CENG)”,大家却都按“曾国藩”的姓的读音而发作“曾(ZENG)”——他也是南方人,或说的亦是故国语?

说到“曾国藩”的“藩(FAN平)”,许多人读作“蕃(FAN阳平)”——曾国藩也是南方人,南国古语作“蕃(FAN阳平)”么?

又牵出个“蕃”,无论其读平声或阳平都不离“FAN”音,怎么中央电视台节目统一标准都将“吐蕃”的“蕃”读作“嶓(BO)”——“吐蕃”与“松潘”与“僰”皆为古“国语”之译音之变么?

不过,古玩中“五大名窑”的“柴、汝、官、哥、定”或“汝、官、哥、定、钧”的“官”、“哥”两字其实是一字一音——是后人因南北发音差异以讹传讹生造出来的,还望文生义什么章家兄弟的什么“哥窑”、“弟窑”的(就是没有“章窑”),故事反当“历史”了……

在下以为:

“官、哥”一窑一回事,“哥”从“官”字出来,即南方“绍兴官话”的“官”字发音为“勾(近似入声)”——好事的北方语系的后来的元文人听了便生生写作了“哥”……

后来的好事者又生出故事,又分出类型,能工巧匠别出心裁制造出专门开成“金丝铁线”片和“紫口铁足”的“哥瓷”来……“宋官瓷”本是紫金土挂的釉开的片,在土里久了不就是这样的么?



“半壁艺谈”(20091113)
 
 

作者:京口半壁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