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就是我的孩子。”许多艺术家都说过这样类似的话。这句话听起来很有诗意、很美,但实际上不过是一种感慨,从理性的角度讲是极不合理的。如果要说,应该说是:“作品就是我拉的屎。” 有人一听到屎就起鸡皮疙瘩,刺耳、厌恶甚至憎恨,但他似乎忘了自己每日也必要拉一次的。并且,屎是人人可拉,没有性别、年龄、阶级、地位、出身的限制,很平等。而孩子却不是谁想生就能生的,更重要的是,它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 生孩子听起来比拉屎文雅的多,但实际许多真正重要的事听起来并不怎么文雅。正所谓人有四急“吃、喝、拉、撒” ,孩子不生可以,但屎不可以不拉。屎之所以被斯人唾弃,无非缘其表象,其实并无可恶的原因,只是我们的产物而已。它无需造作,无需美化,真实,自然。而且,其过程我们自己很舒服,很享受,也不会去管别人的评价,各人拉各人的,彼此都不会相互歧视。而生孩子过程太漫长,且极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稍不留神还会生出怪胎和残疾,不仅不会让人愉快,还会让人充满遗憾和痛苦,当然还有旁人的怜悯与同情。那种无奈只有把它归诸于命运或者上帝的安排。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像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不仅有生命还可传宗接代,这样便可永恒不朽。其实,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谁能保证没有个把不肖子孙呢。屎必然是不可爱的,而且没有生命也没有思想,只是一个单纯的产物,但它来于自然,归于自然,即使不能滋养大地,也无害于社会。
我们希望自己的作品像孩子的另一个原因是,希望作品能像孩子一样自己能说话,并且最好是个聪明的孩子,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实际上真正的艺术品不需要说话,也无话可说,能说出来的都不是艺术。屎必然是不会说话的,也不可能聪明,它就是一个产物,只有形状和气味,无法形容,也无需被理解。
我说:“作品就是我拉的屎。”并不是要以此哗众取宠。不论孩子也好,屎也好,只不过是一个比喻。之所以用拉屎来做比喻,只是觉得这样比喻更贴切。拉屎其实是一个并不简单的过程,它也需要某种努力。首先,要吃。如果能选,那么就吃喜欢吃的,如果没得选,就吃能吃的,如果没吃的,就吃自己。其次,要消化。不管吃的是哪一种,在消化的过程中都会变化,这种变化即具有普遍规律又各具个体因素。最后,排出。无法预测,自然发生,它既是自己的,又不是自己的,这就是艺术。
孩子与屎之于我们的关系,屎更为直接。孩子虽与我们血脉相连,但终是独立的个体,好则引以为荣,坏则不以为咎。而屎却直接的反应了我们的状态,研究者可以对它详加分析,比如吃的什么?中餐还是西餐?川菜还是粤菜?清蒸还是烧烤?吃的饱否?消化好否?在什么地方吃的?什么时间吃的?当时心情如何?甚至性格怎样?素质高低?都可以推论,大作一番文章。尽管推论不一定准确,但有章可循,所以可以品评。
说艺术如同拉屎,这么说并不是诋毁艺术。 第一,不能随地大小便。艺术不是随便,要控制,还要有所顾及。如果随地大小便,那不是疯子就是流氓。第二,要有节制。不能为了拉屎而拉屎,为了拉更多的屎吃更多的东西。最后,吃坏了肚子,危及健康,甚至大小便失禁。不是艺术家所有的作品都是艺术品,没有节制的粗制滥造,最终自己都无法控制,只会毁了自己。第三,不要刻意。有屎就拉,没有屎,不要刻意的拉,也拉不出来。
人都喜欢讲漂亮话,做体面事,努力的使自己变得美丽、高雅 ,最后渐渐变得虚伪。我努力想达到的状态就是做到艺术如同拉屎,回归本质,回到最原始的状态,真实的呈现,没有掩饰。
作者:zone1981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