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被盗严重但依然精彩的月儿院胡氏墓(二)
2018年2月25日 晴 南江县兴马乡
一番紧张的清理之后,稍稍平复下心情,细看这个墓葬,尽管被破坏得比较严重,但还是有很多值得关注的地方。
首先是主墓碑,明间是一个带柱廊的双层结构,即明间在里层,外层另外加一排柱子,在明间和柱子中间形成一定距离,同时各开间用的双柱,即并立两根柱子,并各有柱联。明间更为复杂,不仅外立柱下部被雕刻成方瓶支撑,匾额还另外仿挂匾样式,再刻文字。里面才是明间,还有立柱并刻联。这就需要更复杂的结构设计,增加的部分则为雕刻留下了空间,也正因为如此,该墓就增加被盗的风险,从碑体上的那些凹槽就可以看出来。明间、次间的横枋上是戏曲人物雕刻,人物众多,石绿颜色的彩绘依稀可见。而明间顶部匾额的“极婺齐辉”下方雕刻一面镜子,从镜子背后延伸出的飘带形成门檐的布幔,两端各有一对男女雕刻,也是较少见的组合。
月儿院胡氏墓明间匾额雕刻
明间内碑板上的文字为:“皇清待曾-盛朝杰仕/巾帼名媛-胡公讳江张君享九十□”碑板文字较多,格式和内容也是常见的样式,不再赘述。建墓时间为“大清皇帝道光二十有九年岁在己酉夏四中浣吉日立。”落款为:“城南儒学生员云屏眷挽高□□”。
其实该墓最打动我的还是那些柱联和匾额上的书法。不知书者是谁,但见其文字笔力劲挺,结构内紧外松,舒展开张,点划起止交代清楚,姿态多变,尽管稍显做作,但整体上给人感觉书者还是有较高的书法艺术水平。除了立柱上的行书文字,各开间内的楷书碑文也是工整秀美。
月儿院胡氏墓上的柱联书法
左、右次间内分别有一块碑板,两篇文字为《胡先生江夫妇墓赞》《题胡先生江双寿》,每一幅约200字,通篇文字结构端庄,素洁典雅,在诸多的碑文中也算得上品。落款为“本邑廪膳生员姻□□□□李锦□□。”可惜两块碑板都已经风化破损。特别是《题胡先生江双寿》一文,只剩下上部50多字了。
月儿院胡氏墓次间碑板书法
说到文字还有两个地方值得关注,那就是墓园正中的工字碑。该碑碑帽宽大,外圈卷云状外形,内圈环饰方形“卐”纹,其内的半圆形空间内刻一只冠羽长尾鸟,该鸟回首,抬起一支足立在三只花卉前面,构图饱满,层次分明,一动一静结合得自然恰当,尤其是花瓣和鸟足等细节丰富生动,有呼之欲出之感。这类图应该是“凤凰牡丹”或“芙蓉锦鸡”的图式,但这幅似乎不起眼的雕刻确实让我感受到了民间匠师的技艺和艺术水准真不可小视。想起那些被盗的雕刻,不由得更感遗憾!
月儿院胡氏墓工字碑帽上的“芙蓉锦鸡图”
在碑帽与下面的开间之间有一个匾额,上书“虞氏源流”,因门罩被盗走,可以全览其内容,是《胡氏世系序》,约400字,历述了长房至四房的成员谱序,但这幅字书法水平却比较一般,而匾额和柱联上的题字应该是与主墓碑柱联为同一人所写。联曰:“惟宗有功惟祖有德,乃木之本乃水之源”,与碑文内容十分贴合,不过“虞氏源流”几个字让人有点莫名其妙,莫非胡氏家族与虞氏有什么渊源?
在《四川南江胡氏族谱》中我看到了该墓碑完整时候的样子,只是图片太小,也难以瞧出端倪,不过族谱上的《胡江公墓简介》的4首诗文为我们进行了描述,作者胡正溢写道:
1.墓地约有四十方,桃园五栋高三丈。拜台天井青石面,两侧石壁刊华章。
2.二十四孝中堂旁,孟母短机以义方。推梨让枣头悬梁,程门立雪千古芳。
3.滚龙抱住竖中堂,凤凰腾飞太空翔。农夫戴笠荷锄耘,桃园结义千秋扬。
4.看碑矗立正前方,虞氏源流业辉煌。字派宗支清晰刊,尊宗敬祖忠孝芳。
这近乎说明性的诗文,从几个方面介绍了墓葬的情况,对于我们的考察而言,颇具参考价值。近年,修谱之风又起,新的族谱续写者会对家族墓葬进行一番认真的考证以较为准确地续写家族的谱系,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在族谱中插入好些家族墓葬的图片,这为我的考察和研究提供了方便,因此近年也收集购买了好些。
碑帽外侧下端接抱鼓,鼓上雕刻下山狮,可惜一只狮子已经断裂,跟我们同来的胡老先生把断裂的一部分找来,爬到碑上将之临时拼合,给我们演示完好时候的样子。抱鼓下面为环饰菱形“卐”,画面简洁有力,布局精巧。
胡氏老人试图将狮子拼合
此碑背面格局与前面相同,保存也要完好些,碑文同样是一篇谱序,主要内容为“敬宗收族”,落款为“月儿壕远孙胡江谨识”,书法也相当工整。立柱对联:“水秀沙明祥联宗祖,龙翔凤翥庆洽子孙”,匾额为“世代□考”,也同样与碑文形成呼应。只是碑帽上的雕刻只有花卉而没有鸟,门罩上雕刻两幅暗八仙图案,其下中间还有一块镂空纹饰,倒也精致,但整体上没有正面那么精心,也是常例。
在墓园正中主墓碑的前面竖立的这类陪碑,在这一地区比较常见,造型与普通单体碑形制一样,最多见的有轿子碑(四方碑)和神主碑,而像这样的工字碑则少用,其性质属功德碑或宗谱碑一类,主要是表彰墓主的功德或家族支系的谱系,当然,有阔绰的地方也会雕刻些诗文、颂辞等一类的文字。总之,没有太严格的格套。
说到该墓的书法,不应该忘记了茔墙上的那些文字,共有六块石板,加上立柱对联。每一块的书写者和书体都不一,有行书,有楷书。内容多是赞美墓地风水的,书者大都是胡氏后人。尽管水平参差不齐,但也是研究乡村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
其实该墓还有值得好好言说之处,只因时间和篇幅所限,且当时也没有认真下功夫,如主墓碑基座上的图就很值得重视,其中两幅以城墙和建筑为背景的浮雕就非常有特点。透过茂密的灌木丛,隐约看到墓葬的脊饰和亡堂也有较为精彩的雕刻,但因为赶时间而仓促离开。
月儿院胡氏墓基座的雕刻
经过短暂的休息之后,我们往回走,其中一位老人热情地送我们出来,一直走到我们来时看到的那几座墓地旁边,并为我热情地介绍。
马路旁边有好些墓葬建筑,包括新修的墓碑。不过这些墓已经没有人清理,几乎全部淹没在荒草丛中了。老人告诉我们,这个地方原来是胡家的老坟地,只不过现在很多人都不在这里埋葬了。其中最古的墓是胡家迁入这个地方的第一代祖先的墓,刚来时比较穷,就入赘到赵家,后来慢慢发展起来。在他的指引下,我好不容易爬到一座亭子式样墓碑前,看到这座墓确实比较久远,这种样式被称为轿子碑,只不过它只是一个平面的,只有正面可看,不像后期整个墓碑是四面可观看的亭子。碑文和雕刻的花纹都已经很模糊了,在手机电筒的光照下,勉强找到乾隆字样,似乎应证了老人的话。不过在这座墓的下边有两座墓引起我更大的兴趣。其中一座并不高大的三开间墓葬几乎全部雕刻了戏曲人物和云纹装饰。明间开间比较小,但是其内部立有两根雕花柱子,分别为龙、凤和人物组合,顶部门罩透雕花纹,而两次间的横枋和门罩分别雕刻满密武戏、文戏,人物众多,动态各异。尖圆的弧形碑帽环刻“丹凤朝阳”图,凤凰单脚站在云朵之上,一爪抬起,昂首转头,尾羽沿碑帽外形向上形成对称的纹样,与碑帽顶部的太阳相连接。匾额上刻“建顺和德”,下是一对石狮,其下横枋也刻一组戏曲人物。总之该墓的雕刻极为繁缛,尽管工艺和人物造型显得不那么完美,但这种满雕的效果也特别引人注目。想当年,墓主胡仕伦、郑氏夫妇的后人为他们修建这座名副其实的“花碑”,想必也是很费了一番心思,只是一二百年后这些雕刻就这样在荒草丛中慢慢消逝了,不过这个墓的碑文被人用红色描过,可能还是有后人在照顾。其实这座墓的雕刻工艺尽管算不上精美,但其结构和装饰布局、雕刻的图形图像内容还是值得研究的。
胡仕伦郑氏墓
其实,我更喜欢的是旁边的另外一座墓。因为它有我从未见过的奇特造型。这是一座桃园三洞碑的样式,四柱三间三重檐,造型和装饰都很简洁,檐部和脊饰等都没有多余的雕饰,显得落落大方。顶层是一个小型的亡堂,中间刻牌位,上书“胡氏三代神主之位”,外立柱雕刻人物立像,造型也比较简单。但是这座墓的明间很有意思,主要是开间内的门罩位置雕刻了一个圆环状的结构,四角雕刻蝙蝠纹样,环上刻回纹,显得特别而好看。明间的上半部分是两位肩头扛着花篮的女子,上面是一块“德范长昭”的匾额,据胡氏族谱记载,该墓为胡江母亲的墓。除了别致的明间的造型与雕刻,左右次间内的“天官赐福”人物雕刻也颇有特点,尽管是个女性墓葬,但人们对于一些基本诉求的表达似乎不考虑性别的差异,不自觉地又回到了惯常的叙事模式上去了。那些“一品当朝”“天官赐福”等常规的图式会自然地进入到这个看起来特殊的场域,尽管是为这位女性而建,不过我们还是可以看出,民间艺术,或者说民间匠师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强,时常会给我们以惊喜。
月儿院马路边胡府老太君墓
最后,跟我们一起来的那位大爷告诉我们一定要去看看月儿院的那个月亮,说这就是这个地名的由来。我们跟着他绕过一户人家,在一处高高的悬崖上看到其间有一块浑圆的石头,表面光滑洁净,还真有点像一轮圆月,当然老人还给我们讲述了听上去有些荒诞的传说故事。看到老人认真而热情的样子,我们不忍打断,在礼貌的感谢和告别之后,我们要回到刚才停车的地方,赶往下一处。
——完——
图文|罗晓欢 编辑|何 静 审校|门 吉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