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华——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
文德幽明篇
悦目赏心分享
山西省,简称晋,地处华夏九州中原腹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涵养地,2021年,山西文物走进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300余件精品,向观者讲述横跨旧石器晚期至明代万年时空的悠长历史。“华夏之华——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于10月8日开幕,预计持续4个月。展品依据历史断代或自身特点,被分为六个单元进行陈列展示,分别是文德幽明、瑞节信玉、道生器成、万流归一、汉唐奇迹、画妙通神。汉唐奇迹与画妙通神两个单元分别以雕塑文物与绘画作品,展示了汉唐时期雕塑造型艺术的惊艳转化与更广阔时间跨度上隆盛昌明的绘画艺术。山西境内史前文化遗存丰厚,显示出极其浓厚的历史积淀,是名副其实的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
黄河中游东岸的吉县柿子滩旧石器时代遗址,是中国境内目前现存距今2万至1万年间面积最大、堆积最厚、内涵最丰富的史前遗址。仰韶文化(距今约5000年至7000年)曾长期是黄河流域、中原地区远古文明中的主流文化。西阴文化,又被称作“庙底沟文化”(距今约5300年至5800年),属于仰韶文化最为繁盛的中期——诸多考古证据显示,这是史前文化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重组与融合了多种文化区系,以彩陶上绚烂的“花”纹为主要艺术特征。
经历了庙底沟二期文化(仰韶文化晚期)的过渡阶段,临汾盆地发现了数百处中原龙山文化遗址,尤其著名的是襄汾陶寺大型聚落遗址(距今约3900年至4300年),面积约300万平方米,不仅发现了城墙、宫殿和高等级墓葬,还出土了大量绘制精美的彩陶、玉器、漆绘木器、铜器零件、礼乐器(如石磬、陶鼓、鼍鼓、漆柷和铜铃)等,显示其与早期中国可能存在的王朝有关。陶寺遗址是传统文献中记载的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前17世纪)建立之前,中原文明达到的第一个高峰,并与学者一般所认为的夏代中晚期的都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交相辉映,是最早的“中国”。
本系列由悦目赏心拍摄
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谢绝未经同意自行拷贝至自己公微号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