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天圣二年(1024年)的科考成为历史上难以逾越的经典,那届的中榜人员多数后来都成为著名的能臣。
状元是宋庠(996-1066),他是罕见的“连中三元”的状元,即乡试、会试、殿试均为第一名。
榜眼是叶清臣(1000─1053),他写的策论把主考官刘筠(971-1031)给惊到了,从而也成为宋代开科取士以来第一位因为策论而非辞赋拿到这么好成绩的考生。
探花是郑戬(992-1053),其实郑戬本来是第四名,前三名分别是:宋祁(998-1061)、叶清臣、宋庠。宋祁是宋庠的弟弟,当时摄政的刘娥皇太后认为弟弟不应该排在哥哥前面,于是将哥哥宋庠提成了状元,宋祁位列第十名,郑戬也就从第四变成了第三,宋氏兄弟也因此而被称为“双状元”。
这四位人中翘楚私交甚好,后来也成为政治上的同盟者,史称“天圣四友”。
“天圣四友”有一个共同的爱好,也可以说是他们共同的精神慰藉——文学。在他们所玩的文学里,诗歌只是其中的一部份,最令他们沉迷的是带有古风性质的语言文字。读书少的人往往识字不识义,不敢轻易接茬。
“二宋”中的弟弟宋祁在写东西时就喜欢用一些一般人看不懂的词语,常令周围的人啼笑皆非。与他共事的欧阳修早就想让这位年长9岁的大哥修正一下这股“歪风”,但是又不便直接说,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
一天早晨上班以后,欧阳修在办公地点唐书局的门上写下8个字:“宵寐非祯,札闼洪休”【 】。宋祁来了以后,仔细端详了半天,然后笑着说:“这不就是一句俗话‘夜梦不详,题门大吉’嘛,至于写成这样吗?”欧阳修笑道:“我是在模仿您修《唐书》的笔法呢。您写的列传,不是也把‘迅雷不及掩耳’这句大白话写成‘震霆无暇掩聪’了吗?”宋祁捧腹不已。
叶清臣的画风是这样子的,看看下面这封信:
清臣启:
近追大旆,久侍绪言,乍此暌分,伏惟企恋。
伏承已涓良日,据案署事。东南千里,蒙福此初,僻陋小邦,日企余润,甫憩棠苃。
体中若何?听决余闲,善辅冲守。不宣
清臣再拜,资政大谏天休十兄防合,七月五日。((北宋)叶清臣 《近追大旆帖》 纵32厘米 横45.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榜眼叶清臣写给探花郑戬的信,读得懂的人请举手,估计没几个吧?其实它的意思是这样的:
近来一直跟你在一起,长时间听你教诲,突然分别,非常想念。
你已经选好日子准备开始工作了。东南千里之外的小地方,因为有你的主政,无论人、事之巨细,都将蒙受你的恩泽了。
你身体怎么样?公务忙碌之余,请好好陶养淡泊宁静的心灵。
多么浅显的含义,又是多么深奥的语言!这似乎违备了日常写信通俗易懂的原则,可是对于郑戬和叶清臣来说,这是好朋友之间分享古体文写作的私密乐趣。
郑戬和叶清臣是一对终生不渝的好朋友,后来成为亲家。
郑戬晚年长期驻守西北边疆,他被陆续加封户部侍郎、吏部侍郎、宣徽北院使、检校太保,再拜奉国军节度使。虽然朝廷对他荣宠无限,但久在塞外且多病缠身的郑戬屡次请求回到内地都没有被批准,仁宗皇帝还为此亲自写信安慰他。
叶清臣则外派到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任知州,不久病逝,享年50岁。
郑戬接到叶清臣的讣信后恸哭不已,弃食数日,强撑病体为叶清臣撰写了墓志铭。一百多天后,郑戬也病逝于并州(今山西太原),享年62岁。
(本文摘录于《千面宋人》,此书即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仇春霞 美术学博士 北京画院研究员)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