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2年5月15日,本还阴雨绵绵的天气突然放晴,为“痕迹与光芒:符曦个展”的开幕应了个景。下午三点,开幕式在成都蓝顶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由蓝顶美术馆主办,四川大学美术馆、艺原美术馆、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协办。由崔付利担任策展人,艺术评论家、蓝庆伟博士担任学术主持。
嘉宾合影
展览开幕现场吸引众多社会各界嘉宾参与,著名教育家、艺术家马一平先生,著名艺术家何多苓先生,蓝顶美术馆馆长金延先生,四川省雕塑学会会长、著名雕塑家邓乐先生,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熊宇先生,森的美术馆馆长杨训先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柳光苏先生,批评家黄校融先生等到场祝贺展览开幕。其中蓝顶美术馆副馆长董艳娜、策展人崔付利、学术主持蓝庆伟、四川大学美术馆馆长熊宇分别对展览的成功举办致辞。
蓝顶美术馆副馆长董艳娜开幕致辞
蓝顶美术馆副馆长董艳娜在开幕时谈到,艺术家符曦伴随着蓝顶艺术区的诞生与发展,一直在这里创作,与蓝顶有着密不可分的缘分。虽然符曦是一位极具代表性的女性艺术家,但是她的作品没有拘泥于一些细节的描绘,而呈现出一种“英气”的精神气质。
策展人崔付利致辞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崔付利在展览开幕式上介绍了本次展览的主题:“痕迹与光芒”来自本雅明《拱廊街计划》中的一句话“痕迹是近的现场,留下多少痕迹就表明可能到达多远。光芒是远的现象,造成多大影响就表明可能离你多近。”
本雅明从法国巴黎的拱廊街作为知识考古学的切入范本,梳理了社会现实与物质生产关系的变迁呈现,从而探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构成与文化构成。当然,本雅明是从“商品拜物教”的角度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关系,这与符曦绘画中的观念表达有某种内在性的契合。但从绘画的媒介本质、绘画的语言形式和策展理念出发,符曦的此次个展是从《人体》《恍惚》《大风景》三个系列作品中去呈现她一以贯之的绘画观念和形式语言的互应关系,以及其作品中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的逻辑和路径。
学术主持蓝庆伟致辞
四川大学美术馆馆长熊宇致辞
艺术家符曦致辞
展览主要呈现艺术家符曦从2008年至今三个阶段的三个系列作品:《人体》《恍惚》《大风景》,贯穿了她这十几年艺术创作的一整条线索,如艺术家的感悟来说:她认为“生活是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什么都可以是艺术。当艺术最终变成一件没有边界的盛宴时,我反而有一种解脱感,知道了自己的边界在哪里,知道了自己该做什么。”
“我把自己局限在架上绘画中,对我而言,这里依然有很多乐趣,我各个时期的作品有不同的风貌,不是有意为之,是自然形成,就如水流形成了河床。而精神上的认识与领悟,也如川上之水,今日不同昨日。幸运的是,我总有办法找到一些语言去表达这些领悟。即使同一阶段,我的各个作品也不太相同,如果没有新的想象和对某种未知的激情,我不会开始下一个作品。”
《人体》系列
《人体》是符曦从2006年到2021年期间创作的系列作品,这系列的作品的画面中,肌肉的扩张拉伸以及血痕,都在彰显着强大的张力和冲突感。就如艺术家所说,人体上各处肌肉起伏的小变化,显得深奥与微妙,就如广袤大地的起伏一样无穷。当艺术家在观察这些奇迹的时候,能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在表现这些奇迹时,发现可以接近它,因为接近它,才有超越狭隘生活的希望。
《恍惚》系列
符曦的《恍惚》系列从创作时间基本与《人体》系列同步,甚至从题材上两者也有视觉上的直接联系。但符曦在《恍惚》系列中更加强调绘画性和绘画语言的探索,她通过肆意的笔触和多变的色彩来解构绘画中具体的形象。
用笔触与色去分离形,其初衷并非只为解构它,而是想将形幻化成一种惟恍惟惚的状态,一种物将成未成之时,一切皆有的状态,这种状态生机勃勃,既有也无,有熏熏然微醉之微妙。
《大风景》系列
在《大风景》系列中,符曦不仅隐藏了《人体》和《恍惚》系列中的笔触和痕迹,而且以一种灰色主调塑造了画面的冷静气质。如果不是画面中那道抽象的和不可言说的光芒,她甚至要挤压掉绘画中的空间感和情感性。除此之外,在《大风景》中,符曦在原有的平面上增加了很多综合材料的运用。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6月12日。
部分展厅现场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