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审美个人所思

     线条这种东西,不到一定的审美。你根本无法判断什么叫线条的修养。如何肯定画出每一笔,不,是写出每一笔。然后线条看起来还很轻松有呼吸,画的时候很紧张严谨甚至精准,但画面最终呈现的效果是轻松,古代有位画家把一张画画了一年,每一笔都丝毫不懈怠,但呈现出来的是节奏,这种线条的节奏,墨色的节奏。真的像一段美妙的音乐,我记得我曾经上海博物馆看过一件展品,当时我和另一个成名的画家老哥看。同时两人发现对方胳膊汗毛都立了起来,过后交流都觉得那种震撼无与伦比。但你没有到那个地步,假设从没有见到过这个,听别人讲述很像装逼,故弄玄虚。但当时作为一件作品,从作品上到作品下体现了工匠以随手的拙到逐步变的精巧,你能感觉到工匠的创作意图,我永远就记得那个感觉。有一次看朋友拿的二玄社巨资购回的古画印刷品,它有多好,以前见到的范本都是衣服没有花纹,当见到这个的时候,衣服上暗纹居然是龙,在衣服随着褶皱透过光线。增加了衣服的层次和级别。这个如果没有看到依然会理解不到某些东西。

    一件作品完成后,整体形成的那种哪里都画到,和那里都用心完全两个概念。一个画面整体呆板是死板的观感,一个是鲜活的。活自然有阴阳,有缺憾有完美。它不是硬邦邦的。千里休寒冬中的萧瑟碰上茶房中的鲜花独自盛开,这种枯绝对比的美是多么的令人讶异!这也可以解释很多画看起来不那么打动人,哪里都好哪里都不好,因为是别人的拼凑,而一件发自自我深处表达出来的东西可能技术粗劣,但有一种平实的质朴美。审美有多种,但最终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能打动你,但这种打动又会因为你的所见所闻而局限,所以要不停的探索,博大的去感受,伸出自己真实的内心去试图感悟,次数多了,突然某一天就会明白很多以前不明白的东西,所谓厚积薄发的道理。

   禅学当中对定慧是有明确的划分的,但定慧这种方式最终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只是孰多孰少的问题。这里面有没有审美?肯定是有的,缺一不可,唇齿相依,这些东西贯穿的其实是哲学,也是阴阳。他们之间会构成一个人庞大的精神世界,支撑你的生活,但话说回来,美和丑也是相对而言,各人都有自己一套自以为是的理论,支持自己的生活,使用和解读他,但最终又会回到你所见所品的经历,决定了你到底审美能走到哪一步。

   审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是我说就一定对,最重还是取决与各自的作品,各自的生活。历史的时间会给出一个相对清晰的答案。坦率的来讲,无论东西方艺术一直在退步。璀璨的星空挂着那些所谓大师可能远远差距与古代那漆黑长夜里佚名的工匠,我们只能夹着尾巴,如丧家之犬,试图追寻那一条条审美的绳子,把自己脖颈套牢,直到偃旗息鼓终其一生。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