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王春辰:威尼斯手记之一

威尼斯也有大雨和海浪,波涛汹涌,泛到岸上,有惊无险。这就是自然的道路,来到威尼斯要学他们做百年双年展的经验和方法,人文地理共一家,越是这样的环境越要体会自然、什么是自然以及自然何以是真正的社会属性。 

威尼斯的风浪

威尼斯的风浪

在威尼斯,人们每天出行都要乘船,船随水摇晃,遇到大风下雨,风浪急,船晃动更大,但我看到人们站在甲板上稳如泰山,甚至靠在船护栏上读书,真担心船一晃他们会掉入水中,但是没有。人们的平衡能力太强了,这是不是也透露出他们驾驭双年展的各种展览项目的能力和平衡能力超强?人的能力是在环境中磨练出来的,中国的也是,所以才有中国只说。

昨天,船运作品过来,看到这些漂洋过海来的作品,可感知这是一件多么远距离,费力气的事情。特别是看到各个馆都在紧锣密鼓地布展,更让人感受到轰鸣的鼓声在敲,艺术家都很急切于做好展示 ,搭建的、组装结构的,都在忙乎。军械库内外都是那么热火朝天,开幕前的紧张就是这样进行的。

王春辰在威尼斯

王春辰在威尼斯

这些天在忙着,但又很安静,安静是因为大家知道来威尼斯了就不打电话了,也正好有了近距离观察威尼斯双年展的机会,来的真正的威尼斯看双年展,应该有多个认识,也该多一个观察事物的角度。也许习惯了,去国外总习惯与国内比较,大概是因为我们太不一样,但有一点,来这里的艺术都是要给大家看的,世界性的被观看不就是普遍现象么?另一方面说的是艺术的存在方式与被看有关系,这到底是什么问题?

文化是有冲击的,主要是我们要不要这种冲击?冲击有很多种,引起的心理反应也有多种,拒绝?愤怒?反击?恐惧?不屑?夸张?在今天,做事情与这种面对冲击的态度有关系。

能力不是主要的,是心态与态度决定了我们的方式。做好不在于我们一下子做好,而在与我们不断吸取经验和信息来改进之。这里的阡陌古巷,其实告诉了我们很多故事,爱古城、爱古街是与当代艺术并行不悖的。

【相关阅读】

王春辰:威尼斯手记之二
https://comment.artron.net/20130603/n458323.html

王春辰:威尼斯手记之三
https://comment.artron.net/20130603/n458324.html

王春辰:威尼斯手记之四
https://comment.artron.net/20130603/n458326.html

王春辰:威尼斯手记之五
https://comment.artron.net/20130603/n458327.html

王春辰:威尼斯手记之六
https://comment.artron.net/20130603/n457975.html

来源: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