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玉 颂

  宇宙茫茫,大野苍苍。

  玉显人间,源远流长。

  近乎万年,文明肇创。

  华夏礼玉,举世无双。

  美玉文化,古今颂扬。

 

  奉玉神圣,起于三皇:

  轩辕氏列圭玉于兰蒲,始开权玉之张;

  尧帝得天地之形玉板,方行圣德之昌;

  夏禹得羲皇传授玉简,以奏奇功之煌。①

  孔夫子诞生之时,传以麟吐玉书;

  《道德经》问世之际,编以玉牒成章。

  和氏璧易十五城,兴兵伐夺,斗智争抢。

  传国玺自秦始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三礼玉论”②,备述周详。

  其涵盖遍及人文,其用途范围弥广:

  关乎图腾鬼神,天地四方;

  关乎君臣次序,王权朝纲;

  关乎贵贱长幼,人伦五常。

  用于礼仪节制;祭祀配享;

  用于财货乐器;丧礼陪葬;

  用于佩戴装饰;镶嵌刀枪。

  六器之玉,诚祭天地与东西南北四方:③

  礼天之壁者色苍;礼地之琮者色黄;

  礼东方者为青圭;礼南方者为赤璋;

  礼西方者为白琥;礼北方者为玄璜。

 

  玉具美德,古人崇尚。

  赞玉之形成,或曰:

  集乾坤之精兮,凝日月之光;

  沥山川之磨兮,经雷电之殇;

  蕴玉露之润兮,浸芳草之香;

  含万物之灵兮,合众德之长。

  《通义》五德赞玉④,以楷模为标榜;

  《管子》九德夸玉⑤,多美言而礼尚;

  孔子表玉十一德兮,极对玉之褒扬。

  嗟夫!此非仅为道玉,实则正人规章。

  “君之比德以玉”,方兴礼仪之邦。

  “君之无故,玉不去身”兮:

  站如玉树临风,进则揖,退则扬,行则玉鸣铿锵;⑥

  佳人佩玉,纯真优雅兮:

  坐如玉兰沐露,佩则美,戴则贵,舞则晶莹生香。

 

  玉之精美工艺,乃为文明映象。

  历代各有千秋,概括与君共赏:

  红山玉变形夸张;齐家玉造型粗犷;

  龙山玉韵含质朴;良渚玉线条流畅;

  商周玉锋锐神奇;战国玉工艺优良;

  秦汉时利器应用,八刀工、游丝雕雄劲抽象;

  隋唐玉饱满圆润;宋代玉灵秀飞扬;

  辽金出“春水秋山”之美意;元代具金戈铁马之豪放;

  明代工粗但不乏精品,“昆吾刀”妙绝众夸陆子冈;

  惊叹清代玉攀登高峰,或巨雕或繁细乾隆为上。

 

  赏历代之珍品兮,思玉工之苦殇:

  或凿石于深山沟壑,或取之于穷乡僻壤。

  切之割之兮,无数酷暑寒霜;

  如琢如磨兮,几多血汗流淌。

  他山之石可攻玉,精雕细刻日月长。

  艺超鬼斧兮,臂下顽石出彩;

 

  刀越神工兮,手中璞玉生光。

  察玉之磨砺兮,知玉工之艰难;

  明玉之脱胎兮,悟人生之板荡。

 

  世人礼玉爱玉,美言不绝于章:

  玉人玉女,夸美人之漂亮;

  玉轮玉兔,赞明月之清朗;

  玉宇琼楼,羡天宫之帝所;

  宝玉黛玉,叹《红楼》之绝唱……

  世人尚玉至今,明清最寓吉祥:

  雕群仙祝寿;刻富贵满堂;

  或四季平安;龙凤呈祥;

  或和合二仙;兰桂齐芳;

  或榴开百子;地久天长;

  或竹梅双喜;国色天香;

  或三阳开泰;五世同昌;

  或万代长春;太平有象;

  或望子成龙;丹凤朝阳;

  或松鹤延年;封侯拜相;

  或貔貅招财;福从天降;

  或文武财神;菩萨佛像……

 

  玉之宝库,数不尽精彩异常。

  国人爱玉兮,道不尽奇缘奇象。

  摆件于室,则辉映华堂;

  佩带于身,即蕴含灵光。

  细品古玉之时,同历代贤哲神游八荒;

  雅玩新工之际,和藏友良朋情趣共赏。

  别玉之种类兮,

  广义而言为石之美者,

  狭义则曰和田昆冈,蓝田岫岩南阳;

  辨玉之质地兮,

  细察优劣繁杂,黄玉羊脂最上;

  断玉之时代兮,

  类归工艺标型,鉴别痕迹包浆;

  明玉之工艺兮,

  或玲珑剔透,或线条流畅;

  或写实精细,或抽象豪放;

  感玉之神韵兮,

  凝聚历史气息,传艺术之灵光;

  彰显民族精神,承文明之辉煌!

  叹曰:

  虔捧美玉兮,荣辱皆忘;

  人玉有缘兮,灵犀相向;

  执玉之手兮,犹留余香;

  长吟玉颂兮,我意悠扬······

                                 2010年6月16日

  注释:①《拾遗记》:“轩辕氏列圭玉于兰蒲,始开权玉之先河;尧帝得天地之形玉板,以成圣德;夏禹得羲皇传授之玉简,以奏奇功。”

  ②“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的总称,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其中关于玉的论述颇多。仅以《周礼》而论,有关玉的规定达上百条之多。

  ③《周礼·春官·大宗伯》:“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苍璧礼天,黄琮礼地,青圭礼东,赤璋礼南,白琥礼东,玄璜礼北。”

  ④《五经通义》“温润而泽有似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

  ⑤《管子》:“夫玉之所以贵者,九德出焉: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知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秽,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茂华光泽并通而不相陵,容也;扣之其音清博彻远,纯而不杀,辞也。是以人主贵之,藏以为宝,剖以为符瑞”。

  ⑥《礼记·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

作者:刘亚谏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