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起步早 土壤差 在夹缝中生存

  在当下艺术市场多元发展的环境中,当代艺术也随之起起伏伏。在这样的背景下,辽宁当代艺术面貌究竟是“好”还是“不好”,恐怕三言两语还不能全部概括。

  何为当代艺术?简单来说,当代艺术就是“接地气儿”的艺术。它跟你今天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主要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艺术家置身的是今天的文化环境,面对的是今天的现实,他们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今天的时代特征。

  如果当代艺术是一种解码性的艺术,那么,怀疑、质询就是它本身的工作。或者说这是艺术开始的第一步,是观念的范畴,并且它只能存在于这个范畴。因而当代艺术是一种观念形态的艺术,而不是单纯时间本体性的艺术,也非既定艺术经验的艺术和流行时尚的艺术。相反的是,它是一种反给予性的艺术经验模式的艺术。

  辽宁当代艺术的起步并不晚,上世纪90年代全国知名的当代美术馆只有三家,沈阳的东宇美术馆就是其中之一。“东宇首届收藏展”的成功举办足以说明,当时辽宁当代艺术并不落后。那场展览为辽宁当代艺术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如今中国活跃的当代艺术家张晓刚、曾梵志、罗中立、岳敏君、方力钧、王广义等作品都在展览中出现,本地艺术家韦尔申、刘仁杰、王岩、宫立龙等作品也在其中,反响强烈。当时曾梵志的一幅作品仅5万元,现在他的作品已经是当时的2400多倍了。

  这些艺术作品,前所未有地集中展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艺术家的作品直接面对社会的问题,他们会把个人情感和生活联系起来。相比较于当时的辽宁当代艺术在表现力上还比较弱,残存着所谓的“东北情结”。

  后来由于企业倒闭,东宇美术馆解体。由此不得不让人思考,中国的企业及私人美术馆,之所以不能长久的原因,恐怕还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更应该是社会及公益事业不健全,国家文化政策上的不完善所致,当然具体的企业是导致兴衰的关键所在。所以把众人的利益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总不是一件好事。

  沈阳现在的“70后”、“80后”都对当初的东宇美术馆记忆犹新,东宇美术馆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当代艺术的窗户,也影响了一代人,同时也潜在地影响了学院艺术教育。

  如今,年轻的艺术家对当代艺术的发生与发展感受得更为真切,体验得会更为深刻一些,因为他们的生活就是在这个传统、现代及后现代混杂的社会景观之中。这一代人更“自我”,他们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更尊重自己的内心,关心“我”的世界。

鲁迅美术学院 美术馆馆长——王易罡

作者:王易罡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