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明星摄影家 | 赵守军

2015-04-04 00:00

明星摄影家| 赵守军 原创 人民摄影报 人民摄影报

rmsybwx

报道摄影新闻和相关信息,促进摄影事业发展。

人民摄影微刊改版

“明星摄影家”亮相

“明星摄影家”微刊由人民摄影报微信平台和人民摄影报明星 摄影文化研究中心倾力打造。每周一期,逢周六刊发!

“明星摄影家”微刊旨在通过人民摄影报微信平台,通过作品展示、人物通讯、专家评说等内容,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受众广、 辐射面大、信息传递方便快捷的特点,全面系统地推荐摄影名家新秀。


本期微刊由人民摄影报明星摄影文化研究中心推荐

摄影家简介


作者肖像

  赵守军,山东淄博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学会会员,自由摄影师,作品倾向于纪实。八十年代开始记录摄影,长期关注身边人物的生存状态,以个人的思考记录时代,存档历史。代表作有《装车工》、《昔日黄沙滩,今日金沙滩》、《茫然之间》等,诸多摄影专题在《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家》、《大众摄影》、《人民摄影》等报刊发表并获奖。2014年出版纪实摄影集《中国斑马线》。



2014年5月7号,山东济南,为了躲避突然窜进斑马线的宠物狗,摩托车失控,两人摔倒在地。




2011年12月22日,黑白分明的摩登女郎。



2012年11月17日,山东济南,斑马线上的合影。



2013年2月28日,山东济南,在风雨中等候过斑马线的游人。



2010年10月10日,山东济南,平行在斑马线上的同路人



2013年2月28日,山东济南,伞后面的故事。



2010年11月24日,山东济南,斑马线上的同伴。



2012年9月27日,山东济南,斑马线上的促销。



2012年9月27日,山东济南,斑马线上的促销。



2014年3月28日,北京,一对新人的在拍婚纱照。



2014年10月16日,山东济南,骆驼也来凑热闹。



2014年3月8号,山东淄博,带着“白马王子”进城走一回。



2014年10月21日,山东济南,医护人员护送病人急匆匆的往医院赶。



2012年6月27日,山东济南,拉着废旧纸壳驶过斑马线。



2014年11月14日,山东济南,关键时刻掉链子。



2010年10月31日,上海,远看行人拥簇过马路,充斥整条线路。


专家点评

超越的斑马线

鲍昆

  作为人类表达媒介的摄影,一样和其它的相类表达媒介一样,需要在表达策略上用心经营。寻找切入点,然后深入、展开,渐渐演绎成章,是媒介叙事表达的重要策略。但是很多人因为摄影早期技术困难与成本昂贵,以及传统绘画创作的单幅性,所带来的对视觉作品单幅性意识积淀的原因,也以为摄影可以“一张照片打天下”。但是随着摄影的普及度越来越大,摄影成本的低廉化,照片的生产呈现海量化,单幅照片已经越来越显出表达的局限性。于是摄影表达和文学写作之间就越来越显示出相类似的特征,单幅照片也越来越像文字词汇一样,成为整体视觉叙事系统中的符码。这一特征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印刷画报业兴起之时,已成为传播业界的共识,但是在传播业不甚发达的中国,渐渐对其有所认识,则是近不到二十年的事情。所以中国的摄影人在这一方面的意识是孱弱的。

  赵守军先生的《中国斑马线》则在这方面显示了成熟的功力。他将我们社会交通中无处不在的斑马线作为他展开摄影观察和记录生活的一个切入点,是一个高明的叙事策略。他将在这几十平方米的设定区域上的人们的紧张、焦虑,以及各种生动复杂的“小关系”,记录得淋漓尽致。空间的逼仄,时间的紧凑,让“匆匆”成为串接人们生命意义的线索。于是我们见到一大组轻松、幽默、温暖与无奈甚至紧张和略显忧伤的人生百态。


作者自述

中国斑马线

赵守军

  斑马线——城市人行横道上的一条条赫然醒目的白线,看上去这些横线就像斑马身上的白斑纹,因此叫斑马线。它作为指示行人过街的标志,引导人们安全地走过这里。每当机动车来到这条线上,就会减速缓行或停下。

  斑马线空间很小,但它是城市中汇聚人最集中的地方。站在这个小小的面积上,却觉得视野忽然宽广了许多,空间忽然放大了几倍,令人心旷神怡。

  红绿灯下,斑马线上,时而车水马龙,人流涌动;时而平静如水,按兵不动。绿灯时,时钟仿佛在读秒;红灯时,时间仿佛停了摆。四季风雨的变化在这里制造了神秘莫测的光与影,穿行的人群在这里又定格了瞬间的动与静。时间和空间让许多素不相识的人在这里擦肩而过,让许多亲朋好友在这里牵手同行,又让许多异乡人在这里瞭望都市。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生活的故事每天的每时每刻都在这里上演。如果说背扛肩挑的农民工、吆喝叫卖的生意人、放学的孩子、输液的女孩、背画夹的艺考生、轮椅上的残疾人、遛鸟的老人、抱着宠物的妇女等这些不经意间的片段是人们生活的一种状态;那么牵手的白发夫妻、背着老人的男子、抱着孩子的母亲、搀扶盲人的陌生人、举着吊瓶的两口子等情节就是一种亲情的流露;如果说穿短裙子的摩登女郎、着西装革履的公务员、玩手机的大学生等时尚是当下现代都市人的华丽乐章;那么说风雪中的邮差、苦守岗位的交警和协警,便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情操。

  无论是男女老少,来自何方;无论是地位高低,钱多钱少,只要他们一起站在了这条线上,都是新的起点,都是城市的过客,都要面对现实生活。

  甜的也好,苦的也好,生活在这里从来不会放慢脚步,因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因为每个人都不会放弃每天既定的目标。

  我们每天都要走进斑马线,然后又快速离开斑马线,也许这里就是生活的一个旋转舞台,走累了会在这里惬意地小歇一会儿。有人说斑马线是生命的平安线,也有人说斑马线是人生历程的约束线,只要平安地穿越过去,一道靓丽的彩虹就会横贯天际。

  斑马线上有很多人,这就是社会,他们每天都在奔波,这就是生活。


来源:人民摄影报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