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5-04 00:00
文 / Philipp Dukatz 翻译 / 高宇
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风景很美,但拍出的照片却不尽人意,总觉得缺点儿什么。通常并不是相机的问题,设置的参数也没错,那么到底哪里不对呢?眼下的问题是如何让你的照片从随手拍转变为有趣、独特而构图巧妙的作品。
我们得先抛开技术,从摄影的创意和艺术这两方面解答这个问题。也许你会说,创意和艺术是很主观的事情,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不过,有些方法是基本的,可以帮你提高摄影水平以及个人独有的视觉语言能力。
利用景深增强三维效果
摄影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们力求用二维的照片捕捉三维的世界。当我们处于场景之中时,眼睛和大脑共同运作,即时生成非常复杂的图像。这主要是因为人眼在不停转动中聚焦于不同事物,焦平面随视线聚焦的事物不断变换,焦平面前后的一切事物都趋向模糊。 “景深”就是在焦平面前后人眼所能鉴别的清晰范围,创造景深,是我们用来模拟深度和立体感的一个重要技巧。
为了制造景深效果,在大的背景之下我们需要一个清晰醒目的前景。照片一般都有背景,但很多缺少前景,结果画面平淡立体感弱。选择一个清晰的前景可以让构图更加活跃并使画面有新意。
选好中意的前景与背景(二者最好互相呼应),然后找个合适的拍摄位置把前景背景融入画面,这样才能拍出漂亮完整的照片。为了找到合适的拍摄位置,你应该尝试不同的角度,四处移动,或者贴近地面,别只依赖调焦距。利用大光圈使前景清晰而背景模糊(或相反),从而分离开前景与背景。这样可以体现空间深度感和立体效果。
没有前景,画面缺乏空间深度感,构图较差。
上图中越南顺化市的古墓看起来很平。没有空间深度感或立体感,构图杂乱。由于前景缺失,画面过于冗杂没有重点。
前景和背景很好地分隔开,富有空间深度感。
上面的照片与前一张取景相同但构图更好。焦点在龙的眼睛上,龙眼是画面的前景。古墓的其他部分则是背景,有些模糊,与前景很好地分隔开,从而产生了空间深度感。与前一张照片相比,这张看起来更加宁静,画面结构也更好,将观看者引入画面之中。拍摄旅游胜地时可以使用景深效果,比如埃菲尔铁塔,吴哥窟或纪念碑。不要像大多数游客那样拍摄同样的画面,试试不同的前景背景,要有创意,变换不同的拍摄位置,相信你会拍出独一无二而栩栩如生的照片。
柬埔寨拳击手。照片聚焦于人物,同时包含环境。
景深效果同样适用于人像摄影,不仅可以突出主体,还能融入一部分具有故事性的环境。上面这张照片中,疲惫而气喘吁吁的拳击手是焦点,他正在参加柬埔寨一场激烈的高棉拳击赛。照片是在与眼睛齐平的高度进行拍摄的,这张照片处理得很好,前景与背景很好地分隔开。虽然背景很模糊,但还是可以看到后面的擂台和观众。焦点应该始终聚焦于被摄主体上。
引导线可以产生透视效果
当然,景深效果并不是表现空间深度感和立体感的唯一方法,引导线是你可以运用的另一个摄影手段。人们看照片时,视线会跟着画面中的斜线看向主体或消失点。物体越远看起来越小,这会让观看者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三维效果。
两张照片都有一个清晰的消失点。
从上面的照片可以看出,想要体现空间深度感不一定要用浅景深。用码头作引导线就可以了,线条把画面中不同的层面连在一起,画面更加充实富有立体感。
夜景:桥把视线引入画面。
同样地,上面这张照片用天桥把观看者引入画面,具有三维效果。随着画面延伸到背景,天桥不断变小。不用浅景深而用引导线也可以产生空间深度感,天桥作为引导线把前景背景的不同层面连接了起来。
桥梁和火车体现了空间深度感。
给出大小参照
人们观看图片时,往往需要借助参照物以便正确解读二维图像中的信息。建立比例关系或给出大小对比能够形成参照。如果照片中的事物是人们所熟知的,一般就不需要参照物了。前面讨论的照片中的天桥、街道和商业大楼,都是我们熟悉的事物,所以很容易就能想象出事物实际的大小。但很多时候照片上是我们不熟悉的事物,那就没那么容易判断大小了。
上图是帕托道奇寺,缅甸敏贡古城的一座佛寺。佛寺高达150米,左半部分还未完工,预计将成为世界最大的佛寺。佛寺很壮观,不过从上面的照片上看不出来,单看这个照片无法猜测佛寺的实际大小,画面缺少参照物。
在这张照片中,我把自己加了进去,尽管我的 pose 有点蠢,但立刻就提供了一个参照物。我和景物的大小关系让观看者对佛寺的大小有一定认识。你也可以利用其他景物增添立体感,给出大小参照,从而帮助观看者更好地理解照片。
多多练习景深、引导线和大小对比这三种方法,可以提高你的摄影技术。你可以结合其中的两种方法产生更加强烈的空间深度感。当然啦,要想画面漂亮构图巧妙,还有其他很多因素需要考虑,不过眼下这几种方法足以让你开个好头。
寺庙的狗。这张照片结合运用了浅景深和斜线。
来源:摄影世界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