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他,再活48定会改写国画史!

2015-05-05 00:00


陈衡恪(1876-1923)字师曾,号槐堂,又号朽道人。生于湖南其祖父府衙署中,祖籍今江西修水县义宁镇桃里竹圾村人。陈三立长子。近代著名画家、全才艺术家。


幼慧,6岁即自学绘画;10岁能作诗文。19岁从周大烈学文学,从范镇霖学汉隶、魏碑,从范肯堂学行书。光绪二十九年(1903)赴日本留学,初入弘文学院,后入高等师范攻读博物学。宣统二年归国后,先后在江苏南通师范、湖南第一师范任教员;



民国3年(1914)赴京任教育部编审兼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及女子师范博物教员,5年兼任北京高等师范手工图画专科国画教员,8年任北京美术学校及美术专门学校国画教授。艺博功深。绘画、篆刻、诗文、书法兼长。曾得吴昌硕亲授。其山水画参合沈周、石涛笔法,喜作园林小景。写意花果取法陈道复、徐渭等人。



书法极得鲁迅推崇,早在宣统元年(1909),即为鲁迅翻译的《域外小说集》及《会稽郡故书杂集》题写封面,还多次为鲁迅篆刻“俟堂”、“会稽周氏”等印章。鲁迅极为珍视。鲁迅编印《北平笺谱》时,曾选入陈衡恪所作多幅,并在序中给予极高评价。文坛名宿乔大壮,对陈衡恪的治印有“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之誉。



民国12年夏,因母丧而至染伤寒,于8月7日病逝,年仅48岁。其墓1956年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单位。陈衡恪死后,北京文艺界人士在江西会馆举行追悼会并展览其遗作。



许多文艺界名人在会上发表沉痛演说,梁启超喻陈衡恪之死为“中国文化界之大地震”;评价陈衡恪是“现代美术界具有艺术天才、高尚人格、不朽价值的第一人。”陈衡恪遗著有《槐堂诗钞》、《染仓室印存》、《中国绘画史》、《文人画之研究》、《清代山水画之派别》、《清代花卉画之派别》、《绘画源于实用说》等。




来源:中国书画超市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