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5-05 00:00
rmsybwx
报道摄影新闻和相关信息,促进摄影事业发展。
小编导语:
著名作家梁晓声看到陈团结拍摄的这些老行当照片给予的评价是:民间有一双伟大的手,陈团结有一双温暖的眼睛。让我们跟随这双温暖的眼一起去看下即将消亡的老行当……
剃头匠
街头摆摊的剃头匠逐渐被美容美发所取代。2004年1月摄于陕西省山阳县
牛市经济人
经纪人就是中间人,在买卖双方中间讨价还价,促成生意。2006年1月摄于陕西省宝鸡市
刻佛
陈伟阳,浙江人,曾在青海西藏学习刻佛像17年。2007年7月摄于陕西省西安市
羊皮筏子客
曾经是货运主力的羊皮筏子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个别人以载游客为业。2005年10月摄于甘肃兰州
因为喜欢摄影而入了新闻的行当,10多年了,每天奔波于此新闻现场与彼新闻现场之间。
说起能关注这些日渐消失的老行当和手艺人,是源于童年生活的记忆,那个时候父亲在生产队的油坊里手工榨油,我常常可以去那混个油饼吃。看到父亲和很多青壮年男子光着脊梁,穿着宽大的裤衩,汗流浃背喊着号子快乐地榨油,这种情景常常闪现脑海。也许是留恋儿时那难得一吃的油饼,1992年,等我大学毕业那年,发现家乡那曾经红火的老油坊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隆隆的机器榨油。
工作后,我用自己挣的第一份工资购买了相机,开始了无意识的拍摄,小脚老太太、老人肖像照……
后来从事了新闻摄影工作,看到现代化生活冲击下,老行当逐渐地没落。在新闻的路上我多了一份心,留心身边的手艺人、留心那些还存在着的老行当。就这样拍摄下了爆玉米花、老油坊、老粉房、做糖画的、修表匠人、补鞋的、刻木板年画人、雕刻佛像的、编草鞋的、剪纸艺人、算命先生、牲口市场的经纪人、傩戏艺人、最后的马帮……
著名作家梁晓声看到我拍摄的这些老行当照片给予的评价是:民间有一双伟大的手,陈团结有一双温暖的眼睛。
重新整理这些照片,让人怀旧遐想,这些曾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老行当,这些传统的手工艺劳动,记载着历史的昨天。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时间的推移,老行当里掌握传统技艺的老艺人要么逝去,要么被社会所遗忘,随之的老行当有的已经消亡,有的或正在消失。
吹糖人
吹糖人曾经是小孩难得的美食和玩物,如今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食品和玩具,让吹糖人者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2001年11月摄于陕西省西安市
算命
这个行当有几分迷信色彩,如今从业者寥寥无几。2005年4月摄于陕西省岐山县
皮影戏
皮影曾经是农村红白喜事时的演唱常客,如今逐渐消失。2006年 12月摄于陕西省华县
粉坊
这是一个专门加工红薯粉条的地方。2003年 1月摄于陕西省米脂县
马帮
马帮作为古代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曾开创了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如今仅在个别偏僻的地方存在。2007年7月摄于甘肃省静宁县
陈团结,男,生于上世纪70年代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华商报》高级记者、“明星记者”。曾被中国摄影家协会评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获得陕西首届“摄影金像奖”。
来源:人民摄影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