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纪实|老行当

2015-05-05 00:00

纪实|老行当 人民摄影报 人民摄影报

rmsybwx

报道摄影新闻和相关信息,促进摄影事业发展。

小编导语:

  著名作家梁晓声看到陈团结拍摄的这些老行当照片给予的评价是:民间有一双伟大的手,陈团结有一双温暖的眼睛。让我们跟随这双温暖的眼一起去看下即将消亡的老行当……


剃头匠

  街头摆摊的剃头匠逐渐被美容美发所取代。2004年1月摄于陕西省山阳县



牛市经济人

  经纪人就是中间人,在买卖双方中间讨价还价,促成生意。2006年1月摄于陕西省宝鸡市



刻佛

  陈伟阳,浙江人,曾在青海西藏学习刻佛像17年。2007年7月摄于陕西省西安市



羊皮筏子客

  曾经是货运主力的羊皮筏子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个别人以载游客为业。2005年10月摄于甘肃兰州


  因为喜欢摄影而入了新闻的行当,10多年了,每天奔波于此新闻现场与彼新闻现场之间。

  说起能关注这些日渐消失的老行当和手艺人,是源于童年生活的记忆,那个时候父亲在生产队的油坊里手工榨油,我常常可以去那混个油饼吃。看到父亲和很多青壮年男子光着脊梁,穿着宽大的裤衩,汗流浃背喊着号子快乐地榨油,这种情景常常闪现脑海。也许是留恋儿时那难得一吃的油饼,1992年,等我大学毕业那年,发现家乡那曾经红火的老油坊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隆隆的机器榨油。

  工作后,我用自己挣的第一份工资购买了相机,开始了无意识的拍摄,小脚老太太、老人肖像照……

  后来从事了新闻摄影工作,看到现代化生活冲击下,老行当逐渐地没落。在新闻的路上我多了一份心,留心身边的手艺人、留心那些还存在着的老行当。就这样拍摄下了爆玉米花、老油坊、老粉房、做糖画的、修表匠人、补鞋的、刻木板年画人、雕刻佛像的、编草鞋的、剪纸艺人、算命先生、牲口市场的经纪人、傩戏艺人、最后的马帮……

  著名作家梁晓声看到我拍摄的这些老行当照片给予的评价是:民间有一双伟大的手,陈团结有一双温暖的眼睛。

  重新整理这些照片,让人怀旧遐想,这些曾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老行当,这些传统的手工艺劳动,记载着历史的昨天。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时间的推移,老行当里掌握传统技艺的老艺人要么逝去,要么被社会所遗忘,随之的老行当有的已经消亡,有的或正在消失。



吹糖人

  吹糖人曾经是小孩难得的美食和玩物,如今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食品和玩具,让吹糖人者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2001年11月摄于陕西省西安市



算命

  这个行当有几分迷信色彩,如今从业者寥寥无几。2005年4月摄于陕西省岐山县


皮影戏

  皮影曾经是农村红白喜事时的演唱常客,如今逐渐消失。2006年 12月摄于陕西省华县


粉坊

  这是一个专门加工红薯粉条的地方。2003年 1月摄于陕西省米脂县



马帮

  马帮作为古代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曾开创了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如今仅在个别偏僻的地方存在。2007年7月摄于甘肃省静宁县


  陈团结,男,生于上世纪70年代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华商报》高级记者、“明星记者”。曾被中国摄影家协会评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获得陕西首届“摄影金像奖”。


用爱心穿起岁月的珍珠

  陈团结是有心人,将近年来拍摄的陕西以及周边地区的老手艺人工作、操作时的场景积累起来的照片,用“老行当”为主题,串联起来,组成了一组很好的纪实摄影专题,我看串联这组照片的不仅是可以概括的显性主题,还有一个隐性的主线,那就是陈团结对摄影,对生活深沉恒久的爱心,他在用爱心穿起岁月馈赠的珍珠!

  现在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有,可是人们的幸福感越来越低,我们平日里感受到的很少有感恩和满足,更多的是抱怨和郁闷。现在拿相机拍照的人越来越多,可是摄影又在很多时候变成一种发泄、自恋和恶搞,我们对镜头前的人物缺少了敬畏、关怀和认同。

  无论是算命先生,牛市的经纪人,还是木雕佛像者,吹糖人师傅,其实都在我们的视野里渐行渐远,有些已然消亡,可是他们的确曾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有些正在变成我们的记忆,有些将永远被我们遗忘,不被我们的后人知晓。摄影在这些社会的更新和岁月的流变中究竟能做什么,其实值得所有有志于纪实摄影的人深思!

  我过去将纪实摄影与其他摄影的区别归纳为三性:关注时间的长期性,形象纪录的深刻性,行为动机的无功利性。现在想想,其实还远远无法涵盖纪实摄影真正的命脉和律动。譬如说,一个很短时间拍摄的单一人物或者单一事件的图片故事属于不属于纪实摄影,我以为不属于,因为它首先不符合关注时间的长期性,恐怕也无法达到形象纪录的深刻性,至于行为动机是否有功利性我就不妄加推测了,我内心知道,很多都是利字当头的。什么是利字当头,就是拍摄不是出于责任,更不是出于爱心,仅仅是职业行为,拍摄过后,被拍摄者在拍摄者心头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印痕,爱心更无此滋生……

  现代生活,价值多元,物质丰盈,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其实不是更强化,而是更漠视,太多的人为无法左右的世风流俗所控制,浑然不知。人真正的生活是在精神家园,摄影更高的层面是在价值输出和精神认同。摄影人,尤其是纪实摄影人应该深谙此中三味。

  若爱,就深爱。放弃,就彻底。犹豫、彷徨、等待、踌躇,这样的状态本身就是错误!

  陈团结对摄影有真情,对生活有爱心,所以照片耐咀嚼,有味道,经得起时光的打磨和筛选,这些《老行当》我们今天看或许仅仅是感动,因为过去的时间还不遥远,如果等到我们老了的时候,再看这组《老行当》,很有可能就不仅仅是感动,而是泪流满面了。

  时间将显影纪实摄影的价值,也将定影纪实摄影的内在深情,这些人类文化最可珍贵的片羽流光,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纪实摄影人手中产生。

巩志明


来源:人民摄影报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