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自序

  2008年5月于广州美术学院。
  童年时,在枯燥无味的课本书里随性涂鸦,总有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
  后来承蒙命运的惠顾,得以跟随启蒙老师陈西川先生学习素描,懵懂蒙地知晓了:绘画最重要的问题,是对整体的感觉??学画与把握世间其它事物一样,认识的出发点是整体感觉。这也就是人们从小学画经常问先生“绘画如何入门”的问题。
  从附中到本科,为了追寻当年那种奇妙的感觉,曾年复一年地在学院的“蜜缸”里和大家一样,围着一组静物或一个模特儿,数十小时地涂抹素描和色彩,在苏派写实主义、印象派、表现主义、抽象主义之间思考游弋,从东方到西方,从一统到多元,只觉得专家里手众说纷纭,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整体感觉问题。
  上世纪90年代,社会转型,整体秩序和个人选择都面临重新“洗牌”,谁也没有经验。大家不仅要面临自身的和体制的嬗变,更要面对社会和时代前所未有的惊涛骇浪,就像一位先生所感叹的那样:“在没有任何先验的情景下,把他们抛向茫茫波涛,任他们游弋沉浮,巨潮卷来,可能把他们推上浪尖,也可能将他们打入海底,多少成就卓越者会悄然消失,微不足道者却能倏然显赫,是非真假,价值高下,时常变得扑朔迷离,甚至头脚倒置”……画什么?怎么画?绘画还有价值意义吗?每个人,不管你血气方刚还是年老世故,都面临人生和艺术的选择。思考代替了感觉,人生的样式和道路的选择,更是难以归纳与实践,不要说区区绘事,就连人生的基本轨迹也出现了偏差。于是,有虚假,有堕落,更有寡廉鲜耻……历史的本来面目,只有隔了一定的时空距离,换一个新的角度,抽身于外才可能看得较为清楚。
  深切的体验和形形色色的实践,是在人生整体关系的把握中不断试错、修正和调整的过程。新的世纪,我经历了一次新的深刻的选择,如今回忆起来,都觉得惊心动魄。那次选择与被挑选,使我终于在所有的岔口与诱惑面前义无反顾地转回到更具有整体感的艺术或学术上来了。
  我感谢那让我不能容忍的“天高地厚”,没有它们的逼迫和我对它们的厌恶,我就不可能有一种难得的克制力去避开各种各样的人情世故。
  我更要感谢我的导师杜键、戴士和、孙景波、靳连营等先生,没有他们的引领,我不可能重新背上行装,出发至千里之外,在天涯地角,野狼般似的追逐自由,品味浪漫,追寻艺术的真实意义,更不可能有眼前这本奢侈的长长的目录,串连着自己未了的心迹。

作者:雷小洲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