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高晓笛彩绘《孔子》献给孔子诞辰2558年

  今天是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58年(阳历)。成都画家高晓笛,以全中国第一幅彩绘全身《孔子像》作为孔子生日献礼。
  高晓笛半年前,开始创作彩绘全身《孔子像》(本报曾作报道)。在高晓笛创作的画像上,孔子面部的皱纹明显少了很多,貌似中年、个头也长高了不少。画面颜色上以蓝、黄相互搭配:蓝色表达出孔子的博学深邃、黄色的运用则表现出一种古典而高贵的意境。画面上,佩长剑的孔子气宇轩昂,又颇有儒雅谦恭之气,衣襟下的长剑代表着孔子的学术地位而非权利,一个“睿智、和蔼、自信”万世师表的孔子形象由此诞生(见右图)。       
  此次《孔子像》创作活动策划者宋体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半开玩笑地说道:“以前孔子曾说过,‘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今天由女性画家高晓笛来画孔子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同时他认为:“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孔子”,这是所有尊崇孔子的中国人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权利,也是孔子思想和人格力量不断保持其活力的基础。此外,宋体金还表示:除了要将彩绘的《孔子像》应用于雕塑领域,关于孔子少年形象的创作也在酝酿当中。孔子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无疑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他的文化思想、教育理念早已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坚持科教兴国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纪念孔子呢?
  在某些地方举行一些活动当然是可以的,它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在更多的地方就不需囿于形式,比如开个班会、或由学生朗读一段《论语》,让教师牢记因材施教、诲人不倦,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而不厌,从而有效地改进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不就是对孔子很好的纪念吗?
  同样,在社区、在家庭,重温一下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诲,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大有裨益。
  纪念孔子,有文化的应该读读“原著”。因为两千多年的各种“辅导材料”,不少因为历史的局限已经被曲解了原意。读“原著”可以使人直接面对先师的教诲,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瑞典科学家汉内斯•阿尔文所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纪念孔子同样需要与时俱进,不为他那些有着时代局限的一事一案的评判束缚我们的思想,而是用他思想中真理的火花点燃我们手中的火炬,去传承我们的文明,创造更灿烂的文化和更美好的生活。
  最后,纪念孔子可以使我们有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更应该有创造世界先进文化的勇气,去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的复兴。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